日劇裡PPP項目投標的那些事兒


日劇裡PPP項目投標的那些事兒

為了借鑑職業穿搭,看了一部日劇《晴~綜合商社之女》,大結局竟然講述了一個PPP項目投標的故事。雖然電視劇有誇張的成分,但能體現出日本PPP的一些特點。

劇情介紹

女主人公海原晴在日本一家綜合性商業公司—五木商社工作,五木商社從事的是跨行業的全球化商業投資,覆蓋餐飲、服裝、醫療、航天、傳媒等多個領域(俗稱"從拉麵到火箭"),海原晴所在的部門—經營企劃部負責商業項目的策劃,對接各種資源促成項目落地盈利。

副社長高山給了海原晴部門一個任務,奈良縣新機場建設項目的投標。PPP在日本稱作"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私人主動融資),劇中也對PFI的概念做了解釋,係指政府公共部門委託民營企業建設、維護公共設施並提供公共服務。這個機場項目正是一個PFI項目,中標方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項目吸引了各大商業公司參與,競爭激烈。海原晴需要帶領團隊制定出項目的投標方案,在競選中勝出。

方案編制

電視劇拍攝的內容比較簡單,重點在海原晴對機場商業配套的選擇上,引進公司旗下的拉麵店、服裝店、電影院、醫院等,通過店鋪的經營聚攏機場的商氣、人氣,擴大商業消費。從這個思路來看,日本對於機場這類能帶動地區社會發展的大型PPP項目,考量的關鍵是項目經營,能夠實實在在地產生商業利潤,而非政府需要付費多少,才能讓項目具備可行性。

國際上PPP項目做的比較成功的企業,例如法國萬喜(Vinci Group),它的機場項目也是通過經營獲利,在2017年為整個公司貢獻了20.29%的收入和20.43%的利潤。五木商社的優勢正是商業經營,因此有足夠的信心贏得此次競標。

政商關係

項目信息實際上是厚生勞動大臣(相當於我國衛生部、社會保障部部長)一乘寺提供給高山副社長的,他的條件是五木商社選擇他弟弟的一乘寺建設公司,作為這個項目的施工單位,一乘寺大臣已經打通了當地關係,確保讓五木商社中標。

這裡體現出日本PPP項目"兩標並一標"的招標流程,項目的建設方由社會資本直接決定,施工企業屬於社會資本的分包商而非聯合體關係,並且施工企業的選擇要明確在社會資本的投標方案中。

劇中還有一個細節是,一乘寺大臣的兒子小一乘寺恰好就在五木商社的經營企劃部工作,但沒有安排他承擔任何的工作,即使大家忙得團團轉,他依然在電腦前打遊戲。用高山副社長的話說,"他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待在這裡,五木商社就能接到重要業務"。

良好的政商關係,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親"和"清",PPP項目中標以及實施的確需要親近的政商關係,但太"親"就"不清"了,可能涉及暗箱操作與腐敗。高官子女在企業任職的這種政商利益往來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國內也有外國投行聘用政府、國企領導子女,國內企業為"走出去"承攬海外業務聘用外國官員子女的例子。

高山副社長經過艱難斟酌,決定正大光明地參與競爭,從多家報價中挑選了一家價格低、信用好的建築公司作為施工單位。

中標結果

五木商社失敗了。中標方是四紅商社(名字起得很隨意啊),這家公司選擇的施工單位是一乘寺建設公司,有證據表明一乘寺大臣和四紅商社的社長頻繁接觸,箇中關係不言而喻。看來在日本,實力敵不過關係也是常有的事。

結局雖然遺憾,主人公們並沒有氣餒,繼續奮戰在項目一線。電視劇反映了現實的無奈,但也傳遞出正確的價值觀:從事任何工作都要堅持"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守住原則和底線,面臨誘惑時不動搖,面對利益時不取巧,即使失敗也無愧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