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文天祥:“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歷史上的今天,文天祥拒絕投降元朝,以身殉國,從容赴死。與岳飛的悲憤冤死不同,文天祥更像是在沉默中爆發的火山,為國破悲痛,如果不能讓國家長盛不衰,那就與國家共同深埋這黃土吧!

1、初入朝為官,抨擊宦官董宋臣

文天祥年僅二十歲便中了進士,又在殿試中以優異的成績被皇上看中,欽點為狀元,真是年少有成啊!在古代,若是能在三十歲左右高中狀元,那都是祖墳冒青煙的。像文天祥這樣二十幾歲便高中狀元的,那便是祖上有成仙之人保佑的。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文天祥入朝為官時,正是元朝與宋朝戰事吃緊之時,一位叫董宋臣的宦官貪生怕死,便建議宋理宗遷都,朝廷上那麼多大臣,竟無人敢反對董宋臣的建議。但文天祥不僅不怕董宋臣,還直接上書宋理宗,請求他處死董宋臣。

然而宋理宗沒有采納,也沒有召見文天祥,文天祥見宋理宗不僅不採納自己的建議,還無視自己,一氣之下,便免職回鄉了。文天祥好歹是宋理宗欽點的新科狀元,宋理宗怎麼可能就這麼讓文天祥免職回鄉,所以宋理宗估摸著文天祥氣消了。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就一紙詔書又將文天祥給找回來了,不僅找回來了,還升官了。如果只是文天祥升官那就沒啥不滿意的了,可董宋臣也升官了,文天祥本就不滿董宋臣賣國求榮、禍害忠臣的行為。所以文天祥又上書列舉了董宋臣的罪行,請求懲治董宋臣。

但這次依然沒有迴音,不知是董宋臣半路截了奏摺,還是宋理宗故意包庇。文天祥無奈,也不繼續和董宋臣槓了,將重心放在了元朝與南宋的戰事上。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2、三逃虎口

德祐二年正月,宋朝連連戰敗,最終宋理宗決定投降,封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前往元軍地談判。文天祥領命前往元軍地,與元軍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由於雙方意見不合,兩人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得臉紅耳赤的。

最後伯顏發怒,將文天祥及同他一起的臣子全部扣押,當天夜裡,文天祥同一起的關押的臣子向著北邊逃跑,一刻不敢停留,最終逃到了真州。苗再成見到文天祥喜極而泣,拉著文天祥說:“兩淮的士兵便可以復興南宋,可惜兩位領軍人有矛盾,致使不能同心協力。”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文天祥連忙問:“此計從何而來?”苗再成說:“以淮西兵為誘餌,誘使元軍防禦淮西兵。再指揮各將領帶兵攻打彎頭、楊子橋、瓜步,而我則率領水軍攻打鎮江,一齊出兵。彎頭和楊子橋是其弱點,我軍先攻下這兩地,再一齊進攻瓜步,定能攻下瓜步。最後從東西兩面進攻,並斷了浙江的後退之路,定能生擒元軍大帥了。”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文天祥認為此計可行,立即寫信給兩淮將領,又派遣使者四面聯絡。後來,有揚州逃跑來的士兵告訴李庭芝,朝廷派丞相前來勸降。李庭芝聽信士兵的話,命苗再成殺了文天祥,苗再成沒有殺,於是李庭芝又派其他人去試探文天祥是不是來勸降的。

最終確定文天祥不僅不是來勸降的,還極其忠義,便派士兵送文天祥到揚州,不料到了揚州後,發現揚州將領嚴防文天祥,無奈之下,文天祥只得向東入海道。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好遇到了元軍,文天祥連忙帶著眾人躲入林中。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元軍搜林時發現杜滸、金應,便將兩人抓走了,而文天祥又逃過了一劫。景炎二年,宋朝各地戰亂不斷,一些貪生怕死之徒不僅投降了元軍,還來遊說文天祥投降,文天祥怒而殺之。後來,元軍將領李恆聲東擊西,派兵支援贛州,自己則率軍隊攻打文天祥的據點。

文天祥中計,只得退兵,不料後方的鄒洬早已潰敗,鞏信戰死,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了,文天祥只得繼續逃跑。這時趙時賞遇到元軍,元軍以為趙時賞是文天祥,便將趙時賞抓回了軍中,文天祥再次逃過了一劫。如果這是一部電視劇,那麼文天祥一定是主角,主角光環助他逃過一次又一次的危難。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3、宋亡,以身殉國

景炎三年,文天祥進駐潮陽,將潮陽兩大禍害陳懿趕走劉興殺死,不料陳懿竟暗中勾結張弘範,為元軍引路攻入潮陽,最終文天祥在五坡嶺被抓,其他將領也都一一喪生。文天祥被押往潮州見張弘範,張弘範命文天祥為他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父母,又怎麼能教別人叛離父母。”張弘範又多次逼迫文天祥寫書信,文天祥不屈服,最終寫了名垂千古的詩詞《過零丁洋》,尾句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將此詩收藏起來了。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張弘範自知無法勸降文天祥,便派士兵送文天祥前往京師。忽必烈此時剛進駐京師,需要人才,王積翁便推舉文天祥。忽必烈下旨招降文天祥,然而文天祥依然堅持以身殉國。忽必烈不願放棄文天祥這個人才,便將文天祥囚禁了三年。

然而文天祥就算知道妻兒因他受苦,也不願改初心,忽必烈無奈,與宰相商議放了文天祥。不料此時竟有傳聞說有人自稱宋朝國主,不僅要召集軍隊援救文天祥,還帶人四處作亂。

忽必烈問:“文天祥還有什麼心願?”文天祥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忽必烈仍舊不忍心殺了文天祥,但為了元朝江山不得不這樣做。文天祥上刑場時從容不迫,沒有一絲膽怯。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忍痛完成文天祥的心願,文天祥從容赴死

如果忽必烈與文天祥不是敵人,他們一定可以做朋友,把酒言歡。可惜兩人註定是敵人,就像《圍棋少年》中的江流兒與黒木,兩人惺惺相惜,即是敵人也是朋友,只是現實比電視殘酷,因此,忽必烈與文天祥註定一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