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温子仁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澳洲的华裔导演。早年在墨尔本上大学时主修的专业是中国民族划分。对于东方异域文化的了解对詹姆斯·温的导演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造就他对于《电锯惊魂》和《死寂》(dead silence)之类血浆片独特口味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他14岁时父亲过世的打击。

下面我们来罗列这位恐怖大师导演的恐怖片

1.电锯惊魂0.5 Saw (2003)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这部电影被网友称为电锯惊魂前传,其实很不严谨,没什么前传,也没什么钱赚,无非是实验短片拍完后促进了《电锯惊魂》电影长片的诞生。由此可见,自作主张乱起译名的行为真是误导人呐。

Saw最初的主意式短片,确实和正片相比看上去像是在玩的一样,人物的台词和表演对话都非常的大学生水平,但场景布置以及道具设置什么的都很用心;也是这绝妙的主意催生了电影史的一大恐怖经典系列,也可以看得出最经典的咬合式头罩的出处是在哪儿。

概念短片Saw0.5,已定义正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James Wan的这个优秀短片计划第13号,诞生了后来5天筹拍,18天拍摄完成,120万美金预算,5500万北美票房的血浆片。短片最后一个镜头才是‘SAW’的真正意思,一只眼睛透过墙上的小孔向里窥探。第一部里说的‘竖锯喜欢近距离观察游戏’扣住了这个主旨。

2.电锯惊魂 Saw (2004)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对《电锯惊魂》(SAW)闻名已久,知道很经典,但是看到海报上那血淋淋的断肢,就一直没有敢看。今天大着胆子看完了,发现不如想象中那么恐怖,倒是有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像很多美式的惊悚片一样,一个变态的幕后阴谋家,自以为自己在拯救人性,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布局,看着无助的人在困境里怎样抉择。这部片中的幕后黑手宣称要不知道珍惜生命的人学会珍惜,我想,大概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太多可以珍惜的时间了。 被抓来被迫参加这个游戏的人,总要在一定时间内找到一个方法拯救自己或者完成一项任务,赢了走人,输了就要死。在这种逼人发疯的情况里,有的人赢了,但是是通过杀死自己还活着的朋友从其胃中找到救命钥匙,有的人输了,不是不努力,只是那种声声催人紧的时针滴答声和死亡的恐惧剥夺了冷静。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最可怕的不是突如其来的厄运,而是在知道厄运要来却无法无法逃脱的过程,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末路而不得办法,这样的恐惧让人发疯。而人在最恐惧的时候,什么都做的出来。就像片中的男主角劳伦斯,那么冷静沉着,一直理性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在我担心他会杀了关在同一屋中的亚当换自己的自由时,他没有,反而让亚当配合他演了一出戏——虽然没有成功。可是最后,对家人处境的无限恐慌让他丧失了理智,他竟然真的锯断了自己的脚,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那发疯一样的动作、奔涌出的鲜血和一旁亚当的嘶叫,让我极其不忍和震动。人其实是很软弱的,不要过分打击他。 很多玩这游戏的人都因为要活命而死,这样的悖论让人感慨且着迷。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反讽,比如为了保护民主采用不民主的武力,为了争取自由而自我囚禁。又想到《大卫·戈尔的一生》,用自己被判死刑来反对死刑,诸如此类的悖论有时让人深思。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这片子的情节设置让人叫绝,从一开始我就在猜谁是幕后的人,亚当、黑人警长、年轻警员……除了劳伦斯肯定不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我都猜过了,最终被发现的却是那个貌不惊人让人几乎要忘记的看护。这个变态的家伙!他的面貌让人看着就厌恶!所以当亚当突然跳起用石板猛砸他的头的时候,我忍不住要喝彩了,砸得痛快,砸得好!石板沾满的血浆让人感到恣意的快感,万事大吉,终于可以走出噩梦了。但是,最牛的永远是编剧,他安排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原来,看护也不过是玩游戏的人,他在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拿生命冒险,他也是受害者!幕后的指挥者竟是始终一动不动的“死者”,他听着房间里的一切对话,掩饰着自己的呼吸和快意,甚至亲手拿着游戏的道具,这样的设计谁能想得到?

这部电影也让温子仁一炮而红,从此在好莱坞有了一席之地。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3.死寂 Dead Silence (2007)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很久没看恐怖片了,无意间刷视频看到了这部, 故事本身是由恐怖传说开始的,MARY SHAW,已经很吸引人。而一环扣一环的紧张刺激更是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里面的人的死亡都是把舌头割掉的,面相极其恐怖,把我给吓得,因为MARY SHAW说:我要让那些让我闭嘴的人也全部发不出声音。于是这叫DEAD SILINCE。总觉得这个名字取得太巧妙,层层意像,似有似无,有想象有现实,有伏笔有剧情,有悬疑有惊恐。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电影实在拍得太惊心动魄了,MARY SHAW那种疯狂而仿佛魔法般的杀人方式,并且她的扮相也实在吓人得要命。电影留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恐怖,反倒结束后,有一种长久的韵味。越想越有味道,越想越有感觉。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不愧是《电锯惊魂》的导演!《死寂》真好看!记住,这份恐惧是静静的,你若张嘴尖叫你就得死,这不是吓人的。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又或许,谁知道谁,不是一张面具示人,谁知道谁,不是一只精美甚至完美的玩偶呢?

4.潜伏 Insidious (2010)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看第一遍不一定看得明白的恐怖片,再看一遍你就会觉得能把如此扯蛋的故事拍得那么惊悚恐怖,詹姆斯·温真是厉害!气氛营造几乎完美,前半部分的悬疑和惊悚让人浑身冒冷汗,后半部分剧情直转但竟丝毫没有破坏气氛,反而为剧情加入了紧绷的刺激感!摄影极为优秀,配乐更是令人战栗!非常优秀的美式恐怖片,必须要一个人关掉灯戴上耳机看高清才有感啊!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木偶镜头很有导演电锯和死寂的feel,冷不丁的够惊悚,一波三折的够剧情,结尾够反转,还有几处冷幽默……算是很久没出现的佳作,但如果你大白天周围响着爱情买卖佯装看片儿,鬼真戳你身边儿也TM吓不死你!只想说氛围还是很重要。ps.另俩娃儿人家放妈家了,没仔细看的请别乱喷。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5.招魂 The Conjuring (2013)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当我们夸温子仁的时候,是说他东西合璧,融会贯通,既有东方的底蕴,又能有西方的皮相,更熟知好莱坞那一套工业化体系,也就是既能排个吓人的电影,又能做到行文逻辑,让被吓到的观众不觉得如鲠在喉的不适。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但当我们这么夸他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以为温子仁,这位亚裔恐怖大师,是在西方拍东方的故事,即便角色、故事背景等都是美国人,但不会有抵触,观众还能代入其中,被惊吓到。然而实际上,这么多称赞声中的温子仁,并不是总是在用所谓的亚洲思维在拍片。

说实话吧,其实《招魂》在这里,在中国,能吓到几个人?即便把里面的真实背景全都细细看一遍,很多人其实依旧难以代入其中。

简单来说,《招魂》体现的是温子仁西方恐怖片的功力,是从《驱魔人》里传承下来的风格,所以他结局不能反转,因为如果驱魔没有成功,西方的观众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进而愤怒不屑多余害怕。

这就是文化的隔阂问题了。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在你观看这边片子之前,要问三个问题:你信所谓基督教么?你相信自己本身有原罪么?你又了解多少基督教对邪恶的定义?

我们被《死寂》的舌头吓到,被《招魂》的阴灵吓到,是因为我们作为动摇的唯物主义者,坚定的不可知论者,潜意识的相信这些东西是有可能存在,且有可能遇到的。但是相对的,你又不相信基督教,你又不相信自己有原罪,更不明白有些事情怎么就是邪恶的了。

就好像这部电影:

我们也有官方认证的宗教人士,但你相信官方认证的驱魔人么?

你相信一个女鬼要害你,仅仅是通过附身?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驱逐么?难道不是应该直接消灭么?

这部电影的唯一的东方的味道就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像其他欧美恐怖片一样,总要用几个镜头叙述一下邪恶反派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告诉你这种事情就是不小心踩到的口香糖。

6.潜伏2 Insidious: Chapter 2 (2013)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作为一部续集,潜伏2非常靠谱地还原了第一集未讲的完整故事,比如Josh的童年,比如跟着他的黑婚纱老太婆是谁,比如神婆和Josh一家的渊源。作为一部独立的恐怖片,潜伏2成功地吓到观众,给个小甜头让观众笑笑,然后突然再接再励把观众吓个半死。神婆的选角太成功了,潜伏2一开始男主妻子被审讯时,突然毫无预兆地切换到第一集神婆被杀死的镜头,再配上突然响起的音乐,直接让我头皮发麻。看第一集的时候还没觉得,这一集觉得神婆的长相和眼神超级恐怖。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还有就是白衣女子。之前看剧照觉得这化妆还挺雷的。电影里这白衣女子到后来其实蛮恐怖的。尤其是后来男主一行三人在阴间找到了她的家,看见她在打孩子那里。她本来弯腰跟孩子说话,突然就不说了,慢慢慢慢地转过头来,看向镜头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其他有些吓到的点,比如那婴儿车,医院里男神婆的闪回,小儿子床边突然涌现的一大波女鬼,还有就是男主妈妈回忆起Parker这个病人的那一段。我本来还在想,总算是大白天了,而且妈妈还跟小Josh轻松地谈论吃什么,应该可以暂松一口气了,于是我拿起饮料刚喝一口,下一秒就吓得差点喷出来。导演你是故意的吧!!!好在有抓鬼二人组,他们俩是负责搞笑卖萌的。温哥也顺便卖个萌,在二人组的电脑桌面上露了个脸。虽然这个镜头一闪而过,但我还是小惊喜了一把。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7.招魂2 The Conjuring 2 (2016)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温子仁的《招魂2》把美国观众吓得屁滚尿流仍然络绎不绝前去观看,敲门声、忽然灭灯、尖叫、褐色双瞳……相信诚实预告片又有了新的吐槽对象。这里介绍一些关于2代恶魔的背景资料。

相比招魂1中压场恶魔Bathsheba只是源自一个20世纪早期的乡村女巫,2代里的恶魔Valac(与Valak同音)却是一个颇有历史的恶魔。Valac出自一本十七世纪用拉丁语写成的恶魔学著作《所罗门的小钥匙》,作者不详,其中指名道姓地列举了72位恶魔及其对应封印符,其中便有本片中出现的恶魔Valac。

是温子仁改变了观众的恐怖口味吗

全程高能,能看出温导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惊吓效果上,密度和强度几乎是上一部的三倍,镜头语言和timing之娴熟达到了他迄今为止的最高峰。这也让本就没什么追求的故事主题显得更没存在感,尽管剧情打动观众的能力比较有限,但其作为恐怖片的娱乐价值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喜欢恐怖的朋友这是不错的选择。

有人说是温子仁吧观众的恐怖口味提高了,看其他的恐怖片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或许这就是温子仁的天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