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溫子仁出生於馬來西亞、成長於澳洲的華裔導演。早年在墨爾本上大學時主修的專業是中國民族劃分。對於東方異域文化的瞭解對詹姆斯·溫的導演風格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造就他對於《電鋸驚魂》和《死寂》(dead silence)之類血漿片獨特口味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他14歲時父親過世的打擊。

下面我們來羅列這位恐怖大師導演的恐怖片

1.電鋸驚魂0.5 Saw (2003)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這部電影被網友稱為電鋸驚魂前傳,其實很不嚴謹,沒什麼前傳,也沒什麼錢賺,無非是實驗短片拍完後促進了《電鋸驚魂》電影長片的誕生。由此可見,自作主張亂起譯名的行為真是誤導人吶。

Saw最初的主意式短片,確實和正片相比看上去像是在玩的一樣,人物的臺詞和表演對話都非常的大學生水平,但場景佈置以及道具設置什麼的都很用心;也是這絕妙的主意催生了電影史的一大恐怖經典系列,也可以看得出最經典的咬合式頭罩的出處是在哪兒。

概念短片Saw0.5,已定義正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James Wan的這個優秀短片計劃第13號,誕生了後來5天籌拍,18天拍攝完成,120萬美金預算,5500萬北美票房的血漿片。短片最後一個鏡頭才是‘SAW’的真正意思,一隻眼睛透過牆上的小孔向裡窺探。第一部裡說的‘豎鋸喜歡近距離觀察遊戲’扣住了這個主旨。

2.電鋸驚魂 Saw (2004)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對《電鋸驚魂》(SAW)聞名已久,知道很經典,但是看到海報上那血淋淋的斷肢,就一直沒有敢看。今天大著膽子看完了,發現不如想象中那麼恐怖,倒是有很多讓人深思的東西。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像很多美式的驚悚片一樣,一個變態的幕後陰謀家,自以為自己在拯救人性,安排了一個又一個精巧的佈局,看著無助的人在困境裡怎樣抉擇。這部片中的幕後黑手宣稱要不知道珍惜生命的人學會珍惜,我想,大概是因為他自己沒有太多可以珍惜的時間了。 被抓來被迫參加這個遊戲的人,總要在一定時間內找到一個方法拯救自己或者完成一項任務,贏了走人,輸了就要死。在這種逼人發瘋的情況裡,有的人贏了,但是是通過殺死自己還活著的朋友從其胃中找到救命鑰匙,有的人輸了,不是不努力,只是那種聲聲催人緊的時針滴答聲和死亡的恐懼剝奪了冷靜。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最可怕的不是突如其來的厄運,而是在知道厄運要來卻無法無法逃脫的過程,眼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末路而不得辦法,這樣的恐懼讓人發瘋。而人在最恐懼的時候,什麼都做的出來。就像片中的男主角勞倫斯,那麼冷靜沉著,一直理性的思考解決的辦法,在我擔心他會殺了關在同一屋中的亞當換自己的自由時,他沒有,反而讓亞當配合他演了一齣戲——雖然沒有成功。可是最後,對家人處境的無限恐慌讓他喪失了理智,他竟然真的鋸斷了自己的腳,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那發瘋一樣的動作、奔湧出的鮮血和一旁亞當的嘶叫,讓我極其不忍和震動。人其實是很軟弱的,不要過分打擊他。 很多玩這遊戲的人都因為要活命而死,這樣的悖論讓人感慨且著迷。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反諷,比如為了保護民主採用不民主的武力,為了爭取自由而自我囚禁。又想到《大衛·戈爾的一生》,用自己被判死刑來反對死刑,諸如此類的悖論有時讓人深思。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這片子的情節設置讓人叫絕,從一開始我就在猜誰是幕後的人,亞當、黑人警長、年輕警員……除了勞倫斯肯定不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我都猜過了,最終被發現的卻是那個貌不驚人讓人幾乎要忘記的看護。這個變態的傢伙!他的面貌讓人看著就厭惡!所以當亞當突然跳起用石板猛砸他的頭的時候,我忍不住要喝彩了,砸得痛快,砸得好!石板沾滿的血漿讓人感到恣意的快感,萬事大吉,終於可以走出噩夢了。但是,最牛的永遠是編劇,他安排了出人意料的結局,原來,看護也不過是玩遊戲的人,他在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拿生命冒險,他也是受害者!幕後的指揮者竟是始終一動不動的“死者”,他聽著房間裡的一切對話,掩飾著自己的呼吸和快意,甚至親手拿著遊戲的道具,這樣的設計誰能想得到?

這部電影也讓溫子仁一炮而紅,從此在好萊塢有了一席之地。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3.死寂 Dead Silence (2007)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很久沒看恐怖片了,無意間刷視頻看到了這部, 故事本身是由恐怖傳說開始的,MARY SHAW,已經很吸引人。而一環扣一環的緊張刺激更是緊緊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裡面的人的死亡都是把舌頭割掉的,面相極其恐怖,把我給嚇得,因為MARY SHAW說:我要讓那些讓我閉嘴的人也全部發不出聲音。於是這叫DEAD SILINCE。總覺得這個名字取得太巧妙,層層意像,似有似無,有想象有現實,有伏筆有劇情,有懸疑有驚恐。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電影實在拍得太驚心動魄了,MARY SHAW那種瘋狂而彷彿魔法般的殺人方式,並且她的扮相也實在嚇人得要命。電影留給我的絕對不僅僅是恐怖,反倒結束後,有一種長久的韻味。越想越有味道,越想越有感覺。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不愧是《電鋸驚魂》的導演!《死寂》真好看!記住,這份恐懼是靜靜的,你若張嘴尖叫你就得死,這不是嚇人的。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又或許,誰知道誰,不是一張面具示人,誰知道誰,不是一隻精美甚至完美的玩偶呢?

4.潛伏 Insidious (2010)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看第一遍不一定看得明白的恐怖片,再看一遍你就會覺得能把如此扯蛋的故事拍得那麼驚悚恐怖,詹姆斯·溫真是厲害!氣氛營造幾乎完美,前半部分的懸疑和驚悚讓人渾身冒冷汗,後半部分劇情直轉但竟絲毫沒有破壞氣氛,反而為劇情加入了緊繃的刺激感!攝影極為優秀,配樂更是令人戰慄!非常優秀的美式恐怖片,必須要一個人關掉燈戴上耳機看高清才有感啊!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木偶鏡頭很有導演電鋸和死寂的feel,冷不丁的夠驚悚,一波三折的夠劇情,結尾夠反轉,還有幾處冷幽默……算是很久沒出現的佳作,但如果你大白天周圍響著愛情買賣佯裝看片兒,鬼真戳你身邊兒也TM嚇不死你!只想說氛圍還是很重要。ps.另倆娃兒人家放媽家了,沒仔細看的請別亂噴。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5.招魂 The Conjuring (2013)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當我們誇溫子仁的時候,是說他東西合璧,融會貫通,既有東方的底蘊,又能有西方的皮相,更熟知好萊塢那一套工業化體系,也就是既能排個嚇人的電影,又能做到行文邏輯,讓被嚇到的觀眾不覺得如鯁在喉的不適。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但當我們這麼誇他的時候,很多人會自然而然的以為溫子仁,這位亞裔恐怖大師,是在西方拍東方的故事,即便角色、故事背景等都是美國人,但不會有牴觸,觀眾還能代入其中,被驚嚇到。然而實際上,這麼多稱讚聲中的溫子仁,並不是總是在用所謂的亞洲思維在拍片。

說實話吧,其實《招魂》在這裡,在中國,能嚇到幾個人?即便把裡面的真實背景全都細細看一遍,很多人其實依舊難以代入其中。

簡單來說,《招魂》體現的是溫子仁西方恐怖片的功力,是從《驅魔人》裡傳承下來的風格,所以他結局不能反轉,因為如果驅魔沒有成功,西方的觀眾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進而憤怒不屑多餘害怕。

這就是文化的隔閡問題了。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在你觀看這邊片子之前,要問三個問題:你信所謂基督教麼?你相信自己本身有原罪麼?你又瞭解多少基督教對邪惡的定義?

我們被《死寂》的舌頭嚇到,被《招魂》的陰靈嚇到,是因為我們作為動搖的唯物主義者,堅定的不可知論者,潛意識的相信這些東西是有可能存在,且有可能遇到的。但是相對的,你又不相信基督教,你又不相信自己有原罪,更不明白有些事情怎麼就是邪惡的了。

就好像這部電影:

我們也有官方認證的宗教人士,但你相信官方認證的驅魔人麼?

你相信一個女鬼要害你,僅僅是通過附身?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驅逐麼?難道不是應該直接消滅麼?

這部電影的唯一的東方的味道就在於事情發生了,沒有像其他歐美恐怖片一樣,總要用幾個鏡頭敘述一下邪惡反派的來龍去脈,而是直接告訴你這種事情就是不小心踩到的口香糖。

6.潛伏2 Insidious: Chapter 2 (2013)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作為一部續集,潛伏2非常靠譜地還原了第一集未講的完整故事,比如Josh的童年,比如跟著他的黑婚紗老太婆是誰,比如神婆和Josh一家的淵源。作為一部獨立的恐怖片,潛伏2成功地嚇到觀眾,給個小甜頭讓觀眾笑笑,然後突然再接再勵把觀眾嚇個半死。神婆的選角太成功了,潛伏2一開始男主妻子被審訊時,突然毫無預兆地切換到第一集神婆被殺死的鏡頭,再配上突然響起的音樂,直接讓我頭皮發麻。看第一集的時候還沒覺得,這一集覺得神婆的長相和眼神超級恐怖。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還有就是白衣女子。之前看劇照覺得這化妝還挺雷的。電影裡這白衣女子到後來其實蠻恐怖的。尤其是後來男主一行三人在陰間找到了她的家,看見她在打孩子那裡。她本來彎腰跟孩子說話,突然就不說了,慢慢慢慢地轉過頭來,看向鏡頭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其他有些嚇到的點,比如那嬰兒車,醫院裡男神婆的閃回,小兒子床邊突然湧現的一大波女鬼,還有就是男主媽媽回憶起Parker這個病人的那一段。我本來還在想,總算是大白天了,而且媽媽還跟小Josh輕鬆地談論吃什麼,應該可以暫鬆一口氣了,於是我拿起飲料剛喝一口,下一秒就嚇得差點噴出來。導演你是故意的吧!!!好在有抓鬼二人組,他們倆是負責搞笑賣萌的。溫哥也順便賣個萌,在二人組的電腦桌面上露了個臉。雖然這個鏡頭一閃而過,但我還是小驚喜了一把。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7.招魂2 The Conjuring 2 (2016)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溫子仁的《招魂2》把美國觀眾嚇得屁滾尿流仍然絡繹不絕前去觀看,敲門聲、忽然滅燈、尖叫、褐色雙瞳……相信誠實預告片又有了新的吐槽對象。這裡介紹一些關於2代惡魔的背景資料。

相比招魂1中壓場惡魔Bathsheba只是源自一個20世紀早期的鄉村女巫,2代裡的惡魔Valac(與Valak同音)卻是一個頗有歷史的惡魔。Valac出自一本十七世紀用拉丁語寫成的惡魔學著作《所羅門的小鑰匙》,作者不詳,其中指名道姓地列舉了72位惡魔及其對應封印符,其中便有本片中出現的惡魔Valac。

是溫子仁改變了觀眾的恐怖口味嗎

全程高能,能看出溫導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驚嚇效果上,密度和強度幾乎是上一部的三倍,鏡頭語言和timing之嫻熟達到了他迄今為止的最高峰。這也讓本就沒什麼追求的故事主題顯得更沒存在感,儘管劇情打動觀眾的能力比較有限,但其作為恐怖片的娛樂價值無疑是出類拔萃的。喜歡恐怖的朋友這是不錯的選擇。

有人說是溫子仁吧觀眾的恐怖口味提高了,看其他的恐怖片就像喝白開水一樣,或許這就是溫子仁的天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