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車型或者休旅車,為什麼設計大燈不是隨車把動?

堅持的螃蟹



專業解析摩托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

ADV和休旅車為什麼大燈不隨車把一起轉動?

這個問題就好比為什麼這類車型一定要有一個鳥嘴一樣,它主要是為車型需求而服務的,這樣設計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提升車輛的操控表現。

有沒有搞錯?大燈和車把不一起轉動還能提升車輛的操控表現,事實如此。不信我們先來看一下ADV車型的前臉組成結構。
ADV車型前臉主要由大燈,擋風板,鳥嘴組成,為了提升整體觀感,還會輔助加裝一些護板,這樣的設計相比傳統的通路車,就會增加轉向系統的壓力,如此一來勢必就會增加轉向難度。

不要小看摩托車的大燈,尤其是對於這些包裹比較嚴實的ADV車型後來說,一個大燈的重量足以會影響車輛的轉彎靈活性,所以這種設計的最大原因就是為提升車輛的靈活性,而鳥嘴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大燈而存在的。

ADV車型是幹嘛的?它不就是用來探險摩旅的嗎,而這種使用需求下路況是非常極端的,溝溝坎坎,小碎石,泥濘路面無處不在。在這樣的路況上行駛,摩托車的車頭必須就要保持在一個較輕的狀態下,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將大燈,前臉的輔助裝置,和轉向系統分開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當然如此設計還會考慮這類車型三箱對方向輪的影響,不管是ADV還是休旅車,摩旅狀態下加裝三箱是必不可少的,如此一來如果車頭過重並且沒有和方向系統分離,那麼騎行過程中因為方向輪的負重的壓力太大,就會影響整車的轉彎靈活性,尤其是在惡劣的路況下這方面的不足就會很容易凸顯出來。

這也是很多常規車型加裝邊箱或者尾箱後,車輛出現左右搖晃的一個原因,它無形中所帶來的配重不協調,就影響了車輛本來的操控表現,而ADV車型因為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這種不足,所以即便將三箱塞得滿滿,也不會出現車頭搖晃的現象。



綜上所述,不管是休旅車還是ADV大燈和車把不在一起轉轉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車輛的操控靈活性而考慮的,它是車身結構所決定的,這種獨特的設計是從跑車中得到啟發的,所以習慣就好。


騎士分享


我是驃騎府!資深摩托車媒體編輯,為你深度分析摩托車的那些事兒,歡迎關注!

這個問題其實道理很簡單,有些車型早就是這樣的大燈隨車把轉動的設計,在踏板車上面比較常見。例如三陽的飛度FIDDLE III。

光陽的Any Like Q 150也是如此。

國內還有很多踏板車都是這樣的設計,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了。

題主的意思是這樣的設計在夜間或者光線不好的情況下,這樣的設計能使得大燈的燈光隨著車頭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照射到眼睛所看不到的盲區,這樣就能提升安全性能,對吧?

然而,這樣的設計有用嗎?實際上這個效果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因為摩托車彎道行駛時的變向,主要依靠是車手的重心改變來實現裝向,如圖。

簡單畫了一個圖,你能看懂這個意思就行。你可以發現,即使是在彎道內行駛時,車頭與後輪依然是在一條直線上,沒有出現你希望的大燈隨動照明功能。

好了,那麼你提出的這樣的問題隱憂也確實存在,尤其是在夜間行駛時,彎道內需要大燈照向視野盲區時,確實能提升安全性能,因此,有些豪華高檔車型就開發出了大燈隨動轉向功能,例如寶馬的K1600GT,這就是一款豪華旅行車。

這款車就採用了自適應大燈,什麼意思?還是看看官網上怎麼講的吧?

這款車的大燈雖然並沒有跟隨車把一起轉動,但是通過車輛傾斜角度由傳感器探測到車輛的行駛意圖,再傳遞信號由電子伺服系統來轉動雙前氙氣大燈,達到照亮彎道內視野盲區的功能。

其實這個功能在很多豪華汽車上早就已經在採用,而在摩托車領域內,應用的不算很普遍。

所以,踏板車上面的這種原始的大燈隨車把轉動的設計,並無什麼卵用,如果有用,寶馬還會花費那麼高的成本去研發這麼一款自適應大燈的設計?你品,仔細品,是不是這個道理?


驃騎府


多這個功能,會複雜很多,弊大於利,所以不加裝這個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