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一張照片,曾火遍全世界——

照片上是扎克伯格夫妻倆,為襁褓中的女兒講《給寶寶的量子力學》。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扎克伯格給3個月的女兒讀量子力學▲

當被問到“為什麼給不滿一歲的孩子讀量子力學”時,扎克伯格的回答是:

我希望,從小培養她的好奇心

世界上,很多知識不是顯而易見的。

希望她能通過科學啟蒙教育,培養探索世界的能力。

當我們的孩子,在朦朧的晨曦中早起,滿眼迷茫地在“補習班”中往返;

有錢人的孩子,卻將目光放向遙遠星河,企圖通曉世界的秘密。

怪不得有人感慨:

有的人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而有的人一生都在為“終點”奔忙。

最可怕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而是“富人”和“窮人”教育認知的差距。

01

放眼國內外,

科學啟蒙教育早已成為“流行”!

明星媽媽中,孫儷的育兒觀念頗受認可。

最近,她在微博上分享的“育兒故事”又“火”了:

原來,孫儷從農場拿回些雞蛋,孩子們“好奇心爆棚”會不會孵出小雞。

面對這個突發奇想,這對“腦洞大開”的父母不僅沒有反對,竟然雙手支持......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經過21天的努力,16個受精蛋中,有15個成功孵化出雞寶寶。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孩子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自然科學課”,見證了生命誕生的過程。

看到這裡,屏幕前的你可能會說:

明星更有時間、財力為孩子的教育投資,不像我們普通人——高考定終身!

中國校友網曾深度分析歷年來的高考學霸,濃縮出一份《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最終,得出結論:

真學霸從不是「書呆子」!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死讀書,讀死書,越來越行不通......真正厲害的孩子,都是興趣愛好廣泛,全面發展的。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特別喜歡鑽研!這種寶貴的鑽研精神,與從小接受的科學啟蒙教育分不開。

近年來,教育部也認識到了科學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2017年就下發通知:

“科學課程”起始年級,從三年級調整到一年級。

這一政策,直接就把科學抬高到了和語、數、外同樣重要的地位。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前段時間央視CCTV-2臺,權威資訊《第一時間》節目中,也說到了科學啟蒙的重要性:

科學知識的儲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積累過程。

讓孩子從小了解科學知識,等待厚積薄發,真的很有必要。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從小注重孩子的科學啟蒙教育,長大了,他們才能以科學家的思維去思考,以工程師的行動力解決問題。

如果不早早啟蒙,孩子未來步入社會,將會吃力不少!

02

“問題兒童”搖身一變“好奇寶寶”:

科學啟蒙原來這麼重要!

小李今年37歲,結婚10年,有個9歲的兒子。

提到他家的“小魔頭”,親戚朋友紛紛“退避三舍”:

因為他,實在太能“作”了!

最過分的一次,他把學校魚缸中的金魚“活生生”撈出來,埋在了操場中央。

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竟然一臉得意地說:

“把金魚埋在土裡,我就可以種更多的金魚寶寶。”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老師評價孩子“太淘氣”,但小李卻從這件事看到孩子好奇心旺盛的一面。

她決定因材施教,為孩子購買了《100集超有趣的兒童科學啟蒙課》:

做飯時,她為孩子播放《這是螞蟻》、《這是三葉蟲》,生動卡通搭配知識點解析

,孩子“大開眼界”,學習到地下蟻穴的面貌和三葉蟲的蛻殼過程;

放學了,孩子吵吵著要再看一次《黑洞》,遙遠的神秘天體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眼前,原來為孩子做時空觀啟蒙竟然這樣簡單;

假期時,她和孩子一起觀看《磁懸浮》,國內權威磁懸浮專家帶著母子倆暢遊超導磁懸浮,一起探尋列車行駛背後的秘密;

......

在《兒童科學啟蒙課》的陪伴下,小李母子度過了一段受知識浸染的親子時光:

早晨,他們會在小區的草地上,觀察草葉上的露珠,學習光的反射;

下雨前,他們會蹲在地上,在路邊數爬行的螞蟻;

週末,她會帶著孩子去少兒圖書館,一起研究百科叢書......

扎克伯格揭露富人“教育觀”: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一顆心

兩個月後,原本“調皮好動”的孩子悄然發生著變化:

老師誇他學習上“開竅”了很多——連“空氣站”、“大氣圈”這種概念都能信口拈來;還經常興沖沖地跟媽媽“炫耀”:

“媽媽,昨天我夢見去南極了!長大了,我要成為那裡的科考人員,和企鵝和北極熊交朋友……”

小李對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很驚歎:

原來科學啟蒙這麼神奇,孩子學什麼都能“開竅”!

03

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都有著超乎尋常的好奇心

在《創造力》這本書中,作者米哈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達爾文從小就對蟲子著迷,為了研究甲蟲,他曾把甲蟲塞進嘴裡帶回家!

社會學家戴維·瑞斯曼說 :“如果你問什麼驅動著我,我會說是好奇心。”

神經心理學家布倫達·米爾納說:“在一生中始終驅動我前進的是好奇心。我對事物,哪怕是周圍微小的事物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好奇。”

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從小就對周圍事物,具有超乎尋常的強烈好奇心。

而這,能驅動他們“終身學習”,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天生的探險家。

科學啟蒙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這恰恰驅動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和具有創造力的人!

而給孩子科學啟蒙,最強大的媒介是——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