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有一個人,他本是宅男,但最後他養成了鍛鍊身體、讀書、寫作的好習慣,成功逆襲成為自律高手。

先看一下一般人是這樣培養習慣的:先設定一個目標,比如1年讀100本書,可是這目標一直在大腦中,卻沒有任何行動。接著,會給自己鼓勵,打雞血,讓自己行動起來。好不容易開始讀書了,卻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三天只讀了幾頁,最後,這個目標就不了了之。

如此一來,就會陷入設定目標-行動-放棄-又設定目標的死循環中,而且會很自責:是我自己的問題嗎?

無法堅持到底,順利完成目標,問題不在於你,而在於你培養習慣的策略。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斯蒂芬·蓋斯,從高中開始,10年以來都想過鍛鍊身體,卻沒有一次堅持到底。在一次偶然情況下,他開始只做1個俯臥撐,然而,最終堅持鍛鍊了30分鐘。於是,他把這個策略應用到寫作、閱讀方面,結果同樣有效。他查找了科學研究,證實了一種簡單有效的自我管理策略,寫成了《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這本書。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在書中,斯蒂芬·蓋斯分析了動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的區別,提出了依靠意志力策略是可行的,同時解釋了微習慣策略為何會有效,以及微習慣的執行步驟。下來我來一一介紹:


一、動力策略不可靠,意志力策略可靠但有限。

培養習慣一般依靠兩種策略:動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下面分別看一下它們的分析:

1、依靠動力策略並不可靠。原因有二:

一方面,動力是以人的感受為基礎,難以把握。比如,你今天很有動力,充滿力量,可以鍛鍊30分鐘,可明天你可能跟別人吵架了,心情低落,就沒有動力鍛鍊了。

另一方面,動力會給你錯覺,讓你提前放棄。經濟法則有一條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意思是說在吃比薩時,吃第五塊時的愉悅感會略低於吃第四塊時的,吃第四塊時的又略低於吃第三塊時的。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而運用動力策略也有類似的體驗,斯蒂芬·蓋斯稱之為“熱情遞減法則”。根據溫迪·伍德博士的研究顯示:當人們做出慣性的行為,不是更有激情了,而是比平時更平靜。

也就是說,當你重複做一個行為,將要成為一個習慣時,你會感覺沒有剛開始那麼情緒高漲,好像熱情減少了,動力不足了,甚至覺得厭倦了。如果依靠動力策略,這時你很可能想放棄了。

可事實剛好相反,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你差一點就能培養成習慣了,但如果你放棄了就前功盡棄。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2、意志力可靠但有限

首先,意志力不像動力,它可以被強化。自控力研究領域的頂尖研究者羅伊·鮑邁斯特,他的研究顯示:學生做了兩週健身,磨練意志和改善體型後,在自控力測試方面有顯著進步。這說明意志力能夠像肌肉一樣強化。

其次,意志力又十分有限。在鮑邁斯特的另一項研究中,他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吃巧克力,另一組看著巧克力不能吃,只能吃蘿蔔,在解答難題的時間方面,吃蘿蔔組的時間不到吃巧克力組的一半。這證明意志力會被消耗的 ,他把這種現象叫做“自我損耗”

不僅如此,有研究顯示,做出重大決定後,也會體現出自控力下降。

由此可見,依靠意志力策略來培養習慣是可行的,但問題在於如何節省寶貴的意志力資源。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二、微習慣策略,節省意志力的解決方案。

想象一下,有一個圓圈,你在裡面覺得很舒適。而你想要的目標在圓圈外面,但要達到那些目標,你就需要走出舒適圈,經歷不舒適。

當你一口氣衝出舒適圈外,可想而知,你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動力和意志力都不足以支撐你,你就會跳回舒適圈裡。斯蒂芬·蓋斯用自己養的貓來做實驗,下雪時,他把貓直接扔到雪地上,它呆了3秒就跑回家了。

如果你走到舒適圈的邊界,只往外邁出一步,這是個相對不舒適的地方,不過,由於大腦只抵抗強烈的變化,一小步而已,大腦的抵抗會很弱。斯蒂芬·蓋斯第二次把貓放在雪地的邊緣,它沒有立即跑回家,而是在雪地裡四處溜達。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微習慣策略就是從舒適圈裡往外走一小步,像雪地裡的貓。簡單來說,就是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很微小的行動,數量不超過4件。

因為是每天強迫自己要行動,這是會消耗意志力的。可是,由於把行動分解成微小的步驟,小到不可能失敗,這種策略大大地節省了意志力。

微習慣策略有效,體現在培養習慣時遇到的兩大阻力:

1、開始行動前。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開頭難就難在大腦都想保持不變的。比如,如果沒有閱讀的習慣,你的目標是一週讀一本書,大腦會反抗,告訴你:“別看書了,去玩不是更好嗎?”它會說服你按照原來的習慣來做事。

而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策略, 是隻讀2頁書。你可以輕鬆跟大腦反駁:“我只是讀2頁書而已,讀完我再玩也行。”大腦就很容易妥協了。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2、在行動的過程中。如果你的目標是寫2000字,可是,寫到1000字時,你沒有東西可以寫了,你就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不繼續寫,就相當於放棄,沒有完成目標,而繼續寫,心裡又很煎熬。

而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策略, 是隻寫50字。寫50字你可以輕鬆完成,完成之後,你可以選擇繼續寫,這種超額完成目標的心情,會給予你成就感。若時間有限,或者很累的時候,你寫完50字就行了,也是完成了目標,不會產生內疚感。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三、微習慣的執行步驟,計劃-記錄-微量完成。

那麼,微習慣策略具體如何執行呢? 我總結成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設計適合你的微習慣計劃,同時,想清楚這些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比如,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計劃:每天寫50字和6點起床。他很喜歡寫作,寫作的內在價值是能與人們建立聯繫和幫助他們,他享受這個過程,即使別人反對他,他也會寫下去。

而他6點起床,內在價值是成功人士都這樣做,他想向他們學習。很明顯,寫作和早起相比較,寫作的內在價值會有優先權。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第二步,記錄和追蹤微習慣的完成情況。

斯蒂芬·蓋斯建議在晚上睡覺前,記錄自己微習慣的完成情況,可以簡單在日曆上打X,或者使用智能手機APP來記錄。

比如,脫口秀主持人傑瑞·宋飛,他每天都會寫一些笑話,完成後在日曆上打X,他說道:

“幾天後你就會擁有一個行為鏈。你只需維持住它,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行為鏈會越來越長。在有了幾周的體驗以後,你看到它就會很高興。接下來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破壞它。”

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裡,也提到在開始培養習慣,也就是“反抗期”時,其中一個對策就是簡單記錄。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第三步,要按計劃從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就像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出的自我指導技巧,把目標拆分成可以明天就開始行動的小步驟。儘管小步驟微不足道,但關鍵是讓你能行動起來,一步步地接近目標。

你需要擺脫內心的高期待值,沒錯,做1個俯臥撐不會馬上給你帶來好的體形,但你不要把目標提高到50個俯臥撐,這會給你更多的負擔,一旦你的動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撐時,你就很可能中斷了。

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堅持完成目標上。不要小看微小的行動,斯蒂芬·蓋斯就是每天寫50字,最終寫成了《微習慣》這本書。


《微習慣》:解讀宅男逆襲成自律高手的策略


另外,這裡有一個訣竅,就是大腦感到有回報,就更喜歡重複。你可以創建一些回報來獎勵自己。比如,斯蒂芬·蓋斯在完成寫作任務後,會看滑稽視頻,通過大笑,大腦會釋放心情變好的化學物質,這就相當於給大腦回報了,下次它就更願意寫作了。

請你留意以下信號:沒有了牴觸的情緒、不用決定就直接行動、不再擔心漏掉、沒有多少激動、覺得無聊,這些信號就代表你已經養成一個習慣了。

經過上面的介紹,你瞭解到微習慣策略的核心。如果給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做一個總結,就是: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