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055大驅價格是如何擬定的?利潤為何不能突破5%?

晃晃在線


關於055驅逐艦的具體售價,官方一直沒有給出過明確的數據,一些人猜測,055驅逐艦的售價大約在60億人民幣左右。我國的軍用裝備不進行出口的前提下,很少會公佈採購價格。作為我國當前最新型的驅逐艦,055驅逐艦用於出口的可能性非常小,最起碼未來10年中,055驅逐艦都將是我國海軍的自用艦艇。至於055驅逐艦的利潤不能超過5%,這是我國軍用品採購的明文規定,適用於一切軍工採購。



實際上055驅逐艦作為我國海軍的未來主要艦艇,在設計和生產上都是由國家軍工企業生產的,所以實際利潤率高低,對於採購的影響並不大。055驅逐艦是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設計,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共同建造的。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都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的子企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是由國家完全控股的一家集團。



我國主要武器的軍工採購和西方國家的軍工採購存在一定的區別,西方國家的軍工企業都是在私人手中的,私人掌握這些企業之後,他們生產研發武器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西方國家在需要更新換代武器的時候,會先向這些軍工集團提出招標,然後再測試他們交上來的試驗品,最後再去探討價格。由於西方的軍工集團,本質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們的利潤率都會非常高。

而我國軍方在採購裝備的時候,雖然也會採取招標的方式,但是這種招標和西方的競價招標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國的軍工招標是先由幾個國有研究單位拿出來自己的產品,再由軍方去選擇合適的產品。最後根據成本計算出報價後,按照5%的利潤原則簽訂採購協議。除了出口裝備之外,我國自產自用的裝備,一般很少會在價格上出現爭議。


在都是國有單位的前提下,軍工企業的利潤率不超過5%,也只是一個規定指標罷了。軍工企業的收入本身也是要上交財政的,而軍隊採購裝備的錢,也是財政來出的。如果軍工企業在一項採購中虧損的話,虧損的這一部分錢也會由財政給他們補上。反之如果軍工企業收費過高的話,盈利的錢大多也要上交財政。況且055驅逐艦是我國海軍發展史上的具有重大意義的軍艦,哪怕是虧損接單,生產單位也不可能拒單。


軍武小咖


055驅逐艦價格非官方不可靠消息是60億人民幣,利潤不突破5%是由法律規定。

關於055驅逐艦價格,國內可信資料當然即使知道也不會告訴你。一個參考的不涉及洩密數據是,國外相對可信度較高的《海軍識別》(Navyrecognition),報道文章介紹055驅逐艦價格是60億人民幣。

他文章是引用一個海軍退休技術人員的說法,稱055驅逐艦是2009年12月20日啟動,還是國內首個採用新設計流程和製造策略的軍艦,從而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費用,從最初的計劃的90億人民幣,降低到60億人民幣。

文中介紹稱中國海軍之前設計框架是,每個業務部門獨立執行子系統開發部門,到最後再進行子系統整合集成。而從055驅逐艦項目一開始就將整體性能置在核心位置,自上而下的制定各子系統的精確規範。其目的有效的打破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圍牆“,減少子系統數量和子系統的過渡冗餘,從而提高批量利用率,同時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新子系統研發和測試。

055驅逐艦建造過程也是儘可能的利用原先軍艦建造設備(估計是052C/D和054A這些)。該船根據各船廠原先生產情況,被設計分成三個大型分段模塊。最大限度使用原先生產設備以及建造原材料,所以整體上生產時間非常迅速,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相比較之下,這個版本,也算是有點有鼻子有眼,具有些參考價值吧。國內很多自媒體什麼的也是引用這裡,進行出口轉內銷。至於定價,那是國家有法律法規規定的。那就是國家計委、財政部、總參、國防科工委在1996年頒佈出臺了《軍品價格管理辦法》([1996]計價管108號文)。辦法規定軍品價格是由軍品定價成本和按軍品定價成本5%的利潤率兩部分組成。正是這一政策性規定條件下,海軍制定了HJB/153-96《海軍艦船訂貨合同管理規定》,按照這一規定的利潤率執行。

雖然各項企業都在進行市場化改革,但是軍事企業有一定特殊性。大部分企業本身就是國企,大部分研發單位的研發成本投入和研發人員工資都是國家負責,必要時企業的用地,生產線改擴建等都是國家扶持。但是這個規定已經執行了20多年,近些年來爭議也頗大。特別是對於一些項目較少、基礎性的軍企很不公平,這方面最近討論也比較多。


五嶽掩赤城


首先,軍品最終利潤不超過5%是由《軍品價格管理辦法》規定的,這樣就是相當於法律,可能無法動搖。055型驅逐艦是我國海軍在2020年建造最重要的軍艦,當初055型驅逐艦投標價格達到90億人民幣,結果被降到六十億。畢竟,作為我國航母戰鬥群不可或缺的“帶刀護衛”,60億人民幣相當於8.4億美元。這跟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相比較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造價高達70億美元,可能超過我國國產航母造價,被稱為科幻戰艦“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是美軍的象徵。

其實,055型驅逐艦造價已經比當初90億人民幣少了三分之一,這可能就是055型驅逐艦大批量建造的結果,在大規模建造之後,分攤到單個055型驅逐艦就少了好多。

055型驅逐艦建造工作設計到多方面,首先就是055型驅逐艦整體結構設計,再加上前期研發和設計。055型驅逐艦建造是各個子系統的集合,畢竟造船廠只負責船體建造,而相控陣雷達和蒸汽輪機都需要匹配的製造廠進行建造。例如,055型驅逐艦裝備的雙波段246B海之星雷達,造價約在5億元左右,這就相當於一艘護衛艦的價格。

因此,055型驅逐艦由數十個分系統和成千上萬套設備組成,最大限度在各個生產環節中進行把關,只有這樣055型驅逐艦才能造價降下來。所以,在建造055型驅逐艦控制成本,降低軍事採購成本,保證軍事戰鬥力和軍事裝備的規模化。得出結論,國家強制性的5%的附加成本,為了控制成本的上升,只有使用激勵機制,才會更有效率。


沐風談兵論道


對於軍工生產這個百分之五是硬性規定,但是這個百分之五對於軍工企業來說卻是利潤很好的保證,雖然很多民用產品的利潤要比這高的多,特別是帶有壟斷色彩的產品會更高,可是這個百分之五對軍工企業利潤的含金量卻是民用產品不能比的,首先民用產品生產過程的各項稅收是不能免的,各種稅在產品成本上佔比接近百分之二十,稅率就不累述了,因此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會是產品競爭或者說是生存最重要的指標,即使是壟斷類的產品也仍然會考慮利潤的比例設定,不可能沒有上限,如果利潤到讓人眼紅的時候你的壟斷也就結束了,因此從企業經營角度,在市場化的前提下,產品利潤設定基本是有序的,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不過軍工企業卻完全不同,首先軍工產品的研發費用和生產費用是不在一起核算的,因此產品價格是不含研發成本的,還有軍工產品是免稅的,並且生產資金是根據生產進程隨時到位的,這樣企業資金等各方面的壓力就很小,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很多項目包括各種情形人工費的增長都是可以列入成本的,因此百分之五是實打實的利潤。對企業來說這是最輕鬆的運營環境了,只要組織好生產其他的是旱澇保收的。這也是軍工企業發展的最良好的基礎。


司馬釗


我國各型武器的採購價格遠低於業界平均水平,並且平均利潤往往突破不了5%,和通常講述的軍火貿易就是暴利的說法相比,似乎有點不符。

為何我國軍工廠的利潤普遍較低?第一,我國的軍工企業99.99%都是國有企業,也就是說,通常都是成本加上極少的利潤

而外國那些私企可不是這樣,首先,造零件的工廠要有自己的利潤,組裝裝備


的也有自己的利潤,再加上造航母的船廠,那還得有自己的利潤。以及完善的福利制度,高昂的工資林林總總上天了

例如我國是5%的利潤,美國是20%的利潤。

那麼,同樣需要經過5個環節。僅僅為原先的1.27倍,而美國的裝備已經翻到了成本價的2.48倍。

並且我國軍工廠,基本上買裝備和工資都是國家發錢,所以軍工廠,那真的只是一個工廠,而不是美國那種軍工利益體,

所以我國武器的售價遠低於其他國家即便是外貿武器的,價格較高,照樣性價比異常優越。(畢竟從5%的利潤到10%的利潤已經利潤翻倍了,但是比比隔壁的20,有一句話一定要講)

當然了,我國關於武器採購的相關條例是,發佈招標方案後,對競爭單位進行談判後,對報上來的價格通過評審來確認一個合理的數字 所以說我國那些工廠造軍用艦船真心不賺錢。

畢竟一個是國企,一個是私企,國企是追求的是政治影響,私企我追求的就是錢,別跟我談別的,我就想拿錢。所以說,歐美的武器裝備那是一個賽一個的貴



所以說中蘇的武器裝備價格普遍較低(俄羅斯現在的性價比遠不如以前了。

再加上,歐美才是國際軍火市場的主力,也就是說,溢價和政治影響更大,典型代表沙特....十億一艘lcs....

咱們表示,賣出去就行,所以價格壓的相當低,就差賠本賣了.....


嘯鷹評


軍品的採購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說起來非常麻煩。之所以麻煩是因為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以後是不斷的對軍隊實施改革,這裡面當然包括對軍事武器採購方面的改革。而軍品的定價機制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在這裡我們就簡單明瞭的說一下我們國家的大體規則,供大家參考一下。軍品的總成本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兩部分,其中製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燃料動力費、直接工資、福利費、專項費用和製造費用五個部分,而期間費用則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在1978年改開放之前我國的軍工成本基本上都是按照計劃成本+加成的方式來定價,這個時期的軍功成本和利潤是有著很大的波動。1978年到1984年期間國防科工委等部門,對國家軍品價格管理進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1996年,國家計委、財政部、總參和國防科工委聯合頒發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規定,軍品價格是由軍品計劃定價成本和定價成本5%的利潤率組成。



到了2003年,總裝備部又頒佈了《裝備採購方式與程序管理規定》,並且採用公開招標採購、邀請招標採購、競爭性談判、採購詢價、採購單一來源採購等方式,也就是採取多種定價方式並存的機制。



2014年7月26日總裝備部頒佈了《競爭性裝備採購管理規定》,的規定要求對軍品要進行公開招標、邀請招、競爭性談判、詢價、評審確認的採購方式。而目前基本就是採用這樣的流程。


這裡面問題的關鍵就是採購成本,也就是說軍品的總體成本是在不斷變化的。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材料工藝,製造難度,工人薪資,原材料價格的市場變動,其他配套零部件的採購成本,管理成本等等,都是直接影響軍品成本的因素。比如造船廠所涉及到的部門就是十分龐雜,都需要總體上的一連貫的審核機制,最終落實到點上,完成總體成本核算。至於加成5%都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只是隨著改革機制的轉變,“加成”在原來固定比例加成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激勵約束利潤,對軍工企業降低成本予以激勵。這樣總體上就能降低建造成本,節約材料。


那麼055大型驅逐艦也同樣要按照國家的採購成本評定機制進行。那麼055大型驅逐艦是在2009年12月20日開始啟動,那麼055大型驅逐艦不可能按照2014年的條例執行軍品成本價格核算。那麼就只能是按照2003年頒佈的《裝備採購方式與程序管理規定》的五部機制定價。那麼055的成本價格就是按照這樣機制指導下來的,不過我們國家沒有公佈採購價格。

根據美國《海軍知識》2017年1月曾在報導中指出,055型的單價高達50億人民幣(約新臺幣230億元)。包括俄羅斯的《軍工信使》週報網站在2017年6月也報道,馬克西姆·卡扎寧6月21日發表了題為《遠航長劍》的報道稱,055大型驅逐艦其造價在50-60億元人民幣。這都是國外著名軍事媒體的報道,但是不代表我們的055具體價格,但是也算是給我們一個參考。



作為軍品國家不可能讓它的利潤超出太多,那樣等於浪費國家財政,同時也會造成軍品成本的上升。在面對高科技武器越來越高端化,越來越高成本化的今天,成本的可採購性,也就是經濟性,決定了其裝備的數量。比如美國的F-22A採購成本1.5億美元,研發成本又要加上2億美元,這樣昂貴的武器真的是買不起。


所以對於我們也要嚴格控制成本,進而降低軍品採購成本。這樣才能保障軍隊戰鬥力的前提下儘量多的裝備軍事產品,同時也能提高數量的規模優勢。那麼國家強制規定的加成成本在5%就是為了控制成本上升的,並且還才用了獎勵機制,會更加高效一些。


淡然小司


裝備製造從來貴,控制好價格和成本,發展才可持續。美國一艘不能用的DDG1000,每艘70億美金,而其入役即返廠重新研究的“福特號”,僅裸價就高達130億美金,以為這種裝備發展即為不可持續的,也沒有很好地控制好成本。其原因,美國海軍可用於建造航母的船廠,根據軍隊制定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以及後續推出的相關管理規定,所有裝備價格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定價成本,價格要控制在多少之內,溢出的部分不得高於多少,都是嚴格審計的;再一個就是利潤部分,利潤空間不得突破預算價格的5%,要問為何不能突破,原因明擺著的,都是國企嘛,還有一些裝備,面向社會,公開競爭機制,即有嚴格控制成本的考慮。

裝備招標。也是有嚴格規定,依據2014年頒發的競爭性裝備管理規定,發佈招標方案後,對競爭單位進行談判後,對報上來的價格通過評審來確認一個合理的數字。我們在軍工廠採購的同時,也開始面向社會,採購部分裝備,即引入競爭機制來控制價格。隨著地方企業技術的進步,今後裝備採購面向地方,是不可迴避的實事,也有利價格趨於合理,使部隊裝備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也有助鼓勵裝備技術創新。通過價格競爭來控制成本,是一條有益的嘗試,這是我們經過多年發展後,借鑑參照國際經驗,創新式發展健康機制。

利潤空間的合理性。說起來,軍工廠發展,從工人工資,研發成本,企業建設,包括生產線投資,都由國家來投入,研發出的產品,應該只是成本價才對,其實在利潤的空間中,表現很大一塊是必要的管理費用,如加班的工資,運輸交通的經費等,如果沒有一點利潤,也不利於軍工健康發展,再有即是鼓勵創新。以前多少軍工廠支撐不下去,即是統得太死,軍企創新積極性不高,現在表現為一定的利潤,有其合理性,這些年經過改革,可以說有力促進了軍企的發展。拿055來說,採購價格只有60億人民幣,基本是美國DDG1000的六分之一,僅以價格表現看,還是比較合理的。


魂舞大漠


1996年,國家計委、財政部、總參和科工委聯合頒發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規定,軍品價格是由軍品定價成本和按軍品定價成本5%的利潤率兩部分組成。

而軍品定價成本是指指定軍品價格時所依據的計劃成本,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兩部分,其中製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燃料動力費、直接工資、福利費、專項費用和製造費用五個部分,而期間費用則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所有費用都有軍方進行詳細審核,所以在該管理辦法的規定下,軍隊採購的各型武器裝備,其利潤就是總成本的5%,而這種定價機制也就是俗說的“成本加成”。……

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2011年4月15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總裝備部聯合頒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軍品價格工作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要求加快軍品價格從事後定價到事前控制、從單一定價模式到多種定價模式,從個別成本計價到社會評論成本計價的轉變。

2013年9月13日,總裝綜合計劃部又發佈了《裝備購置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激勵約束定價工作指南》,進一步深化了裝備價格改革。


而目前我國軍品採購與定價機制,主要以2003年總裝備部發布的《裝備採購方式與程序管理規定》為主,採購方式以公開招標採購、邀請招標採購、競爭性談判採購、單一來源採購、詢價採購五種採購方式,和定價成本加成、競標定價、詢價定價三種定價模式。

而在2013年9月之後,軍方立項的型號研製生產項目,無論是單一來源採購還是競爭研製,均以《裝備購置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激勵約束定價工作指南》為準,軍方論證目標價格,批產後按照定價成本+5%成本×目標價格+激勵約束利潤來定價採購。
▲我國曆年軍品定價機制發展歷程。

而新055大驅儘管是在2014年12月正式開工建造的,但是其正式立項則要早追溯到2009年12月20日,所以055大驅的軍方採購價仍然為1995年頒佈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為準,也就是成本價+5%成本價利潤。
▲雖然055是在2014年末開工建造的,但是其立項時間更早。

至於055大驅目前的軍方採購價格到底是多少?目前還不得而知(知道的估計也不會說)


武備趣科普


利潤不能突破5%只是說說罷了,軍工都是壟斷企業,高科技裝備不是喊多少收多少。據說民企高德紅外做導彈把國企的價殺了一半,可見軍工廠利潤之高。


創藝繽紛


大家都沒有寫到點子上,明面上利潤只有百分之五,實際上成本核算都是人做的,和供應商配合吧成本做高,太輕鬆了,你以為整個產業鏈都那麼高尚,軍品還只賺五個點,研發都去喝西北風啊,說白了,還是一貫的自欺欺人,掩耳盜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