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原詩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故事

俗話說人倒黴了,喝涼水都塞牙。唐朝詩人張繼就特別倒黴,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還沒高興兩年就遇上了“安史之亂”,連皇帝都跑了,倒黴的張繼也只好一路向南逃走。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一天傍晚,張繼坐著小船漂泊到了姑蘇城外的一座橋下,決定在這裡過夜。姑蘇城就是現在的蘇州市,張繼經過了旅途漂泊,也沒心情賞景,因為逃的匆忙,也不知道皇帝跑哪去了,父母是不是安好,失聯的狀態讓他非常焦急,焦急的心情讓他失眠了。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他坐在船頭翻來覆去的想著心事,忽然一陣烏鴉的叫聲響起來,嚇得他一哆嗦,這才感覺到一陣寒冷。抬頭一看月亮都快落下去了,一算日子已經是深秋了,感覺好像滿天都是寒氣。周圍一片寂靜,好像江邊的楓樹和船上的漁火已經睡著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心裡犯愁,怎麼也睡不著。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鐘聲,嚇得他趕緊把船伕叫醒,“哪裡敲鐘了?是不是軍隊打過來了?”,船伕揉揉眼睛,說道,“放心吧,那是城外的寒山寺在敲分夜鍾,這是本地的習慣,您還是趕緊睡吧。”“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聽完了鐘聲,張繼才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在這首詩裡張繼連用了落月、烏啼、霜、江楓、漁火、鐘聲,這一連串的意向營造出了一個分外憂愁的氛圍,你感受到他的憂愁了嗎?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語言學習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漁火:通常解釋,“漁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


歷史背景

張繼字懿孫,是唐代詩人,他在唐天寶十二年(753)考中進士。但是天寶十四年一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天的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一個秋天的夜晚,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就是這首《楓橋夜泊》。


常識積累

寒山寺在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在此前的基礎上創建寒山寺,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很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寫的碑文殘片等。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寒山寺

詩句理解

這首詩採用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詩的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刻畫出一種迷茫、悽清、寂寥的秋夜氛圍,接下來又寫到在這樣一個孤獨寂靜的夜晚傳來了城外寒山寺裡的鐘聲,使的夜晚更加靜謐,孤獨難眠的詩人更加難以入睡。動靜結合中將“愁”的感情基調錶現的淋漓盡致,並且意境深遠。


寫作應用

這時節,有眾多的詩文相伴豈不是美事?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些許哀愁,融於穆寥的深夜裡,綿延怎樣的思念?(摘自吳燕燕《秋之清涼》)


詩文典講詩詞-楓橋夜泊-姑蘇是哪裡你知道嗎?


【往期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