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天主教是基督教中歷史傳承最悠久、文化沉澱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別。天主教中文“天主”一詞,通常認為取自《史記·封禪書》:“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齊”,取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與中國所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故稱其教為天主教。

天主教大規模傳入我國有兩次:第一次於元朝鐵穆耳時期(元成宗,元朝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孫),時稱“也裡可溫教”。第二次於明末(1582年)再次傳入中國,定名為“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並尊瑪麗亞為聖母。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天主教1533年左右傳入寧波,開啟了寧波天主教的歷史。

寧波天主堂,又名聖母昇天堂。始建於1702年清朝(清康熙四十一年),法蘭西傳教士郭中傳(Gollet),來到寧波在城內現藥行街(當時尚無藥行街名稱,只說在靈橋門內),購買了一塊土地,建築房屋5間和聖堂1座。1723年因禁教被佔用。就此,全國境內,外國傳教士,先後均被驅逐出境。郭中傳於1727年被集中於廣東,1741年1月5日死於澳門。

1842年5月2日法籍天主教傳教士顧方濟來定海,之後調查昔日郭中傳所建立的天主堂並設計重建藥行街天主堂。

1855年7月6日上午3時,造價約25000法郎的大堂倒塌了。所幸當大堂塌下時堂中無人。

至於大堂倒塌的原因,據顧主教說,在建築之際,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為了照顧被當時流行瘟疫所累的教友,他沒法去監工,因工人擅自改變圖樣,引入缺點,卒招大禍。其實,真實的原因,還是在於事前不夠子解地基的性質和基礎打得不夠深堅。

7月20日,教區會議討論重建大堂事,後因經濟困難,遂作罷論。

1865年8月中旬,開始重建工程。監工者為馮伯德和賴魯士(Larousse)。教堂的建築類型屬愛奧尼亞式,大小和原堂相同,即長150尺、寬65尺。由於地基打樁較實,取用材料較輕,1866年底落成,定名為“聖母昇天堂”。同時建神父住宅樓。

至1918年,教堂在風塵雨露之中,足足站立了半個世紀。飽嘗了50年風吹雨打的波折,後經教友徐三東先生,捐以4500元經費,在藥行街天主堂內,堅起一座高122尺的鐘塔,頂上冠以3米長的鐵十字架,與江北岸外灘天主堂的鐘塔遙遙相對。

後教堂於1966年被佔用,1990年毀於火。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1995年-2000年,教友黃斌盛創辦的房產公司配合天一廣場的建設重建該堂。新建的雙鐘樓教堂、外觀仿羅馬式、哥特式造型,教堂南北長51米,東西寬22米,大堂脊高31米,頂上冠以高6米,寬4米的不鏽鋼十字架,教堂平面呈十字型,並與神父樓的二樓結合在一起,及地下車庫總共建築面積為9800平方米,總造價為4000萬元。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大堂二層屋面為青石琉璃覆蓋,沿簷青石欄杆圍護,並以石筍裝飾,氣勢龐大,且又古樸典雅。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教堂正面大門採用80噸的花崗石製作,教堂大廳以花崗石裝飾地面。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教堂門前兩側分別是耶穌懷抱羊羔與聖母高舉天使塑像。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全堂門窗採用彩色玻璃,大堂頂部的圓窗用各種聖體的圖案,教堂門窗則用聖經故事的圖案……。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教堂鐘樓的十字架源於拉丁文Crux,意為“叉子”。耶穌受難的刑具,由兩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狀近於漢字“十”,故漢譯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穌為救贖人類,被釘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為信仰的標記。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A和Ω:希臘文字母首、末二字,唸作“阿爾法”、“敖默加”,意為“元始”和“終末”。聖經《默示錄》第一章8節:“我是‘阿爾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天主這樣說。”因此,教會用A和Ω表示天主是萬物的根源與歸宿。

寧波藥行街天主堂,鐘樓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

寧波天主教堂被推薦為國家級優秀近代建築物,新落成的教堂規模宏偉,大廳脊高、鐘樓高度為66米,國內現有教堂之最,現已經成為該廣場的標誌性建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