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腫瘤患者如何安度抗疫這段特殊時期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腫瘤患者和家屬難免煎熬焦慮,尤其是胃腸腫瘤患者受疾病影響,容易出現合併消化道梗阻、出血,且食慾下降、營養不良的情況,本就免疫力低下,加上手術、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都會讓患者免疫力下降。疫情影響下,不僅健康安全受威脅,正常就醫也受到影響。

在進怕“感染”,退則“棄療”的兩難困境下,胃腸腫瘤患者到底該何去何從呢?為此,我們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方勇教授來為大家解答疑惑,幫助胃腸腫瘤患者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新冠肺炎疫情下,胃腸腫瘤患者,尤其是手術結束後、準備進行化療的患者,還能如期進行化療嗎?

疫情期間,很多胃腸腫瘤患者及家屬,確實是十分糾結。一方面是患者免疫力低,容易感染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患者因害怕疫情而“棄療”,就面臨著腫瘤加重的風險。

首先要強調的是,腫瘤患者一定要堅持規範化治療。腫瘤治療、尤其是術後治療有很多特殊性,特別是胃癌、消化道腫瘤和胃腸道腫瘤。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根據術後的臨床病理報告,需要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建議在術後三到四周左右,接受治療。如果延期太長時間,術後輔助治療的療效就會大為減低,對腫瘤遠期療效是不利的。所以要切記,不能盲目地因為害怕新冠肺炎,而耽誤了正規的術後輔助腫瘤治療。

如果患者實在沒辦法,需要延期,時間在一至二週之內的話,問題和影響都不大。如果超過二週以上,患者則需要儘快和主診醫生商討後續治療方案。

需要化療的胃腸腫瘤患者,在疫情期間就醫時,需要注意什麼?

通常情況下,定期化療時間到了,患者體力狀態良好的話,需要先做一些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測,外加上腹腔+盆腔的CT增強掃描,評估術後輔助化療的身體狀況。如果檢查沒有明顯問題,就可按時進行後續治療。疫情期間,建議患者就近就診,特別是外地患者,儘量在當地有資質的醫院進行按時、規範治療,避免長途旅行,這個時期不建議跨省到北上廣等大醫院尋求治療。

如果患者年紀較大、身體情況相對較差,特別是多次化療後免疫狀態欠佳,建議提升患者免疫狀態,可以適當延長化療週期,或者下調藥物劑量,讓患者有一個更好的耐受性。

另外,很多患者在結束化療後的一段時間內,免疫力狀態會比較低。尤其是胃腸道腫瘤患者在消化道重建後,往往有營養吸收的障礙。這時對患者來說,加強腸內營養非常必要,

建議清淡低脂高蛋白飲食,要儘可能的讓患者體重恢復到術前的水平。

腸腫瘤患者如何安度抗疫這段特殊時期

胃腸腫瘤患者,特別是在化療期間的患者,如何提高免疫功能抗癌防“疫”呢?

不同的腫瘤患者,個體免疫力的差別很大。而腫瘤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隨著疾病的進展、治療的進展,對治療方案的副作用也會慢慢顯露出來,免疫力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並且對預後產生影響,如增加術後感染風險、延長住院時間等。

在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既要抗癌,還要防止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身要有強大的免疫力。對於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腫瘤患者,我們可以適度給予免疫調節劑治療。如臨床上使用比較多的,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的胸腺法新(胸腺肽α1),這是一種T細胞催化劑,可以有效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恢復。有研究表明,在胃腸腫瘤手術以後,給予胸腺法新,可顯著減緩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標的下降幅度,改善圍手術期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狀態,促進患者免疫功能恢復。在不少的胃癌患者治療中,術後都會採用胸腺法新進行聯合治療,來改善患者的免疫狀態,延長DFS(疾病無進展生存期),改善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同時,患者也要遵照醫囑,不要擅自亂用藥。比如看到網上說這個藥好、那個藥好,就去做嘗試,這是沒有必要的。

除了提高免疫力,做好自身防護也非常重要。堅持“宅”“戴”“洗”三字原則,即宅在家裡、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對於胃腸腫瘤患者,特別要加強洗手,因為胃腸道腫瘤患者做了手術以後,對於外源病原微生物的防護能力較低,此外,新冠肺炎有糞口傳播的途徑,所以胃腸腫瘤患者一定要做到勤洗手。

腸腫瘤患者如何安度抗疫這段特殊時期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醫師一陳智娟,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