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2020年是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在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盘龙区各级各部门、各文明单位以“春城志愿我先行”为主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立足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和市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线上”广宣传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疫情之下,今年的学雷锋志愿活动尤为不同。盘龙区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线上平台大力倡导线上活动,尽力避免人群集聚。

1

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团区委组织青年团员通过抖音、vlog等方式发布主题“我是盘龙志愿者”“盘龙志愿者的一天”等作品;各街道、社区(村)则充分利用网格管控的便利,大力发挥辖区公众号、小组群等工具对居民进行宣传。

2

创新宣传栏目

区融媒体中心在“微观盘龙”上开设“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专栏,先后发布《战“疫”雷锋在身边 | 绽放在居民楼的“姐妹花”》等典型事迹;团区委启动2020年盘龙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征集;区少工委则结合实际,在全区60余所中小学校,5万余名少先队中全面开展线上“学雷锋,做先锋”活动。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3

创新网络工具的志愿服务功能

团区委组织各团组织和志愿者把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电话、视频、微信交流等方式,为其提供疫情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组织招募社工、社区医护、心理咨询师、出租车司机、教师等志愿者,对防疫人员及其家属开展便民服务、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不同类别志愿服务活动。

4

创新互联网办事途径

在全区各窗口服务单位大力推广“不见面”“非接触”式服务,大力推行“手机办事通”“昆明人社通”“微信小程序”等服务手段,引导群众“网上办、电话办、预约办”,减少不必要的现场办理和人员走访、流动。区青联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重点面向水源区农村劳动力集中推送省内外就业岗位,实现就业服务与战“疫”同步推进。各青年文明号等青年集体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普法宣传、应急救助、环保宣传、消防、文化等线上平台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线下”重服务 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在大力开展线上学雷锋活动的同时,盘龙区也没有放松线下志愿服务活动,以“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主题,组织各级党组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参与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1

积极参与防疫消杀

自学雷锋活动开展以来,盘龙区各级各部门志愿者已累计出动两万余人次对全区的各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卫生死角及人员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其中茨坝、青云、联盟、东华等街道还将消杀工作开展到复工企业,确保复工防疫两不误。

2

开展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志愿服务活动

团区委开展“为奉献者奉献”志愿关爱行动,以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为重点,为他们开展物品代购、家政保洁、家教辅导、代缴水电费等暖心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属各级各部门和各文明单位主动向社区捐赠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及抗疫款项,组织志愿者向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进行关心慰问。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3

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

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为辖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五保老人”、残疾人提供家政服务、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盘龙区各街道组织志愿者为各居民送上蔬菜特别是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送“暖心餐”,组织理发师义务进社区开展生活服务。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4

组织志愿者开展抗疫宣传活动

活动中,各街道组织志愿者向辖区居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一本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众读本》等防疫知识读本10000余册。区医保局在全区102家医疗机构、56家定点零售药店张贴医疗保障防疫宣传海报1200份,发放宣传告知书9000余份。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下一步,盘龙区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全区形成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愿为、时时能为的良好局面。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在抗“疫”战场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