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小學的孩子與1990年上小學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我是閆老師


相差30年,我就不說教育改革創新,不說教育設備,不說學校建設。等等。咱就聊聊對家長和老師的區別吧。1990年老師是教課的,不是辦補習班的。不需要家長配合,教育不好是老師的責任。2020年老師是辦補習班的,教課也是教給家長的,回家也是讓家長再教的。1990年學習也不是減負的,作業一般都是下午自習課做完的。2020年學習是減負的,下午4點就放學的,回家寫到10點的。1990年雜費還是要收的,大家還是教的起的。2020年雜費是取消的,可其他收費越來越高的。感覺念不起的。總觀這些年教育都是改革的家長,越來越像老師,要樣樣精通的。其他補充,條友補充吧


厚雲久久


2020年上小學和1990年上小學,差了整整30年,1990年上小學的人,屬於80後,現在進入21世紀已經20年了,時代出現了巨大的不同,社會大背景不同了,1990年上小學,雖然已經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但是總體而言,那時候的人們並不富裕,電視還不夠普及,還沒有互聯網。今天,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物質發達的年代,進入了互聯網信息時代。90年代上小學,總體而言,那時還是比較封閉,老師也是傳統的授課方式,今天的小學生面臨著更多的網絡誘惑,比如網絡遊戲,網絡不良信息,所以今天的孩子上小學,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網絡、利用網絡非常重要。九十年代上小學主要靠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作用不太大。著名教育學者李希貴說,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不論在小學,初中,大學都是最重要的教育,可見今天的小學生健康成長,最重要的離不開家長的作用,家長的榜樣示範、引導,非常非常重要。




臨流濯足


2020年教育改革進入到了新時代。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和諸多教育改革舉措,如中考、高考改革正在實施。這個時間上小學的孩子才滿6歲,正是他們進入新型校園的一個良好契機和機遇。與1990年上小學的孩子比起來,在時間上相隔了30年。30年變遷中,中國的經濟文化、世界地位、國民素質、家長素養髮生根本變化,時代賦予新一代家長新的使命和擔當,更給她們新的挑戰!2020年上小學的孩子處於信息化飛速發展時代,互聯網發達,豐富的信息和大量速食文化衝擊,相比1990年上小學的孩子,他們的知識儲備信息量更大,父母和家庭給予的寵愛和學習條件更好,很多家長更重視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過早介入的早教、幼兒興趣培養、提前小學化,家庭教育力度普遍增強,使得2020年上小學的孩子思維能力強,多才多藝,能動性和創造力強,對家長的依賴性比1990年的孩子小,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挑戰精神更強,很多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和一定的判斷能力,學習和遊戲能力強,有的孩子還能大膽質疑或提出問題,通過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日益增強。同時,30年來物質豐富,家庭特寶多,放開二胎政策前,一家6個家長關注一個寶寶,養了很多“巨嬰”,他們恃寵而驕,精神和行為上無法“斷奶”,造成學習能力和自主能力極差的也大有人在。這個問題也應引起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