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水稻,也就是我們平日裡吃的大米,印象中都是白色的,即使是貴州黔東南節慶做的多色姊妹飯,也是用取植物染料染色而成,而不是天然著色。而在黎平縣有一種水稻,穀粒細長脫谷後顏色呈紫色,煮熟後呈明顯的紫黑色。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姊妹飯

這是一種古老珍貴的稻種,叫胭脂紫米,俗稱紫米,它煮出來的飯軟糯,味道極香,在民間有“藥谷”之稱,因其豐富的營養和滋補作用,也被人們稱為“長壽米”“補血米”,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胭脂紫米

胭脂紫米數量極少,僅在貴州省黎平縣有少量種植,而這種現在開始為受眾所知並所歡迎的稻種,在2014年4月5日,晚一個時辰差點就要從世界上消失。胭脂紫米能保存下來,完全歸功於一位被稱為有牛哥的人物。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有牛哥接受採訪

這位有牛哥是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人,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又返回家鄉做貢獻,為了收集與保育稻種,他“辭官返農”,一年內走遍黎平縣400多個村子,五年內收集和保育約70多個遺傳水稻品種,胭脂紫米也是在他手裡才得以遺傳下來。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紫米稻

胭脂紫米是洋洞村掌盆的獨家傳種,2014年4月5日最後一批紫米稻穀就要被送去輾米,幸虧有牛哥及時趕到,這個被中國農業普查多次認為早已遺失的胭脂紫米才得以保存下來,因此胭脂紫米也被親切地稱為“有牛紫米”。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鴨魚稻共生

胭脂紫米的種植地黎平縣,地處山區,這裡沒有重工業汙染,保留著完整的傳統農耕習俗,稻田採用牛鴨魚稻共生模式,生態循壞種植,種植的產物生態、有機、安全,而味道也是上佳。

黎平胭脂紫米,本草綱目有載的珍貴稻種,差一個時辰就要消失

黎平梯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