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資源的枯竭,比我們想象來的更快

從海南黃花梨到紅酸枝,紅木資源的枯竭,比我們的想象,來得更快。紅木傢俱由於其材料的名貴、造型的古雅,和兼具藝術性、實用性、投資收藏性的特點,一直受到國人的追捧,被譽為“文化傢俱”、“藝術家具”。

海南黃花梨80年代中期,其價不過一兩元一斤;從2003年起藉助中國古典傢俱“黃金十年”的啟動及海黃原料基本絕跡,其價格一路高歌平均每月上漲幅度近30%。

我們對黃花梨的一料難求、有價無市的感慨剛動了動嘴皮子,新的憂慮又來了--當下的古典傢俱主流原料紅酸枝,還有多少存量可以使用?

當代仿古傢俱行業興起以後,隨著黃花梨、紫檀資源的銳減,大紅酸枝再次成為兩者的替代用料,僅中等規模的廠家,一天的耗料量都在4噸左右,整個行業的大紅酸枝耗料量無比驚人。

隨著時代的推進,紅木原材料樹種日漸稀少,國際社會對紅木種材貿易的管制方面也進一步縮緊。

《CITES公約》的推行,越南紅木出口從5月27日起提稅200%,老撾大紅酸枝從原來的海關核定徵稅價3900美金提高到15000美金。

國內紅木原材料也在兩個月內瘋漲15%,相比一年前漲幅普遍超過30%,最高達到了50%,原材料的緊缺也造成紅木傢俱近期價格上浮10%~20%。

如果預測紅木傢俱市場的未來走勢,大多數業內人士與投資者也恐怕意見相同,都認為紅木傢俱市場只會“越來越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