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可以吃阿司匹林嗎?

13836165310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阿司匹林是藥品,並不是保健品,在治療作用外,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使用前要充分評估病情,明確適應症,並需要注意監測和隨訪。



阿司匹林是我們臨床上使用十分廣泛的藥物,既往主要用於解熱鎮痛治療,而目前研究發現小劑量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夠抑制血小板活性,進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目前主要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但阿司匹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嚴格監測。

阿司匹林的適應人群主要有:①已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②已有心腦血管手術史者,如支架介入術後、射頻消融術後、先心病封堵術後等;③具有男性年齡>50歲、女性絕經後、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家族中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史危險因素中三項及以上者。

而阿司匹林的禁忌人群主要有:①活動性消化道出血;②出血體質;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④對阿司匹林或水楊酸類藥物過敏者;⑤孕期最後三個月;⑥不宜與甲氨蝶呤合用。對於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注意監測有無胃腸道不適、出血、過敏、肝腎損害等副作用的發生,並注意定期複查。


全科掃地僧


沒病吃藥?

說不好聽,那真是有病吧?

或許有人說,阿司匹林就是保健藥,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到了一定年齡就得吃。

這肯定是錯誤的!

阿司匹林是藥,而且是有副作用的藥物,會引起消化道出血,會引起全身出血的藥物。雖然阿司匹林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尤其在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在預防血栓疾病方面,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並不是沒病就能吃阿司匹林。

可以肯定的說,健康人不用吃阿司匹林,也不用吃任何藥物或保健品。

大劑量阿司匹林,主要用於解熱鎮痛,治療風溼關節炎,發熱等疾病。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就是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就是100mg,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

哪些人必須吃阿司匹林?有明確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腦梗死、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搭橋、心臟支架等等患者。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這個需要具體評估,一般說是有明確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經過評估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才需要吃阿司匹林。


具體需要去找專業醫生評估。

哪些人肯定不需要吃阿司匹林,進行預防?

對於沒有明確心腦血管疾病,但又有高危因素,可是年齡大於70歲,或有明確出血風險的人,肯定不用吃阿司匹林。

總之,阿司匹林是非常重要的藥物,而且有明確副作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阿司匹林千萬不能沒病吃!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網絡上關於神藥阿司匹林的傳說,經久不衰,有各種各樣的傳聞,有的說阿司匹林可以去頭皮屑,有的說阿司匹林可以預防癌症,等等等等。這麼好的藥,如果我們沒有病,可以吃點阿司匹林嗎?

一、阿司匹林確實用途廣泛嗎?

阿司匹林作為一個百年老藥新用途,真的非常廣泛,比如止痛、抗炎等等,但隨著對啊,崔林的認識足夠加深,這些作用用途並不廣泛。直到確認了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等疾病的作用以後。阿司匹林才成為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最大處方量藥物之一。所以現在阿司匹林的用途中,阿司匹林主要用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急性血栓事件發生和形成。


二、阿司匹林就沒有副作用嗎?

作為一種藥品,阿司匹林也有其副作用,而且副作用也有很多。常見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刺激、消化道及其它部位的出血,以及阿司匹林哮喘、過敏、不能耐受等。而且在消化道不良反應中,大概有15%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以後都會有此反應,由此可見,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還是比較多見的。

三、沒有病可以口服阿司匹林嗎?

正因為阿司匹林有副作用,所以對於使用阿司匹林過度擴大化的爭議,一直存在在最近發表的關於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相關證據中,就顯示阿司匹林,在低中危患者的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預防中,獲益並不明顯。由此可見,對於沒有疾病的人群來講,口服阿司匹林可能不但沒有獲益,還會有阿司匹林的相關副作用所導致的併發症。所以沒有疾病的人群不建議口服阿司匹林。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沒病吃阿司匹林,用最常用的一句話說就是“沒事找事”,但生活中確實有人是這麼做的,是因為不少人認為吃阿司匹林可以稀釋血液、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病等等,事實上這都是對阿司匹林的作用一知半解所致。

阿司匹林本是一種解熱鎮痛的藥物,用於感冒發熱時退熱、緩解周身痠痛等的治療,後來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而心梗、腦梗的發生正是血栓形成所致,因此阿司匹林的這種作用被用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但是血栓不會無緣無故地形成,它就像包餃子一樣,需要有餡,外面包上皮才能做成餃子。血栓的“餡”是指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破裂後,其中的粥樣脂質暴露在血液中,引來大量的血小板以這些脂質為中心聚集成團塊即為血栓。如果沒有這樣的“餡”,血小板不會無緣無故地聚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並不會形成血栓,也就不有必要通過藥物抑制血小板的聚積。

何況阿司匹林畢竟是一種藥物,在心腦血管病的防治中,除了發揮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還存在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的不良反應,想想看如果沒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服用了阿司匹林,它的不良反應便成為了主要後果,豈非是沒病找病嗎?

至於服用阿司匹林可以稀釋血液,也是子虛烏有之說,血液的粘稠度主要取決於血液中的有形的細胞數量,比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的數量多少,這些細胞是由機體的造血幹細胞生成,阿司匹林既不能減少也不能增加這些細胞的數量,對血液的“稀稠”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還有人說到的阿司匹林可以降血脂,那更是無稽之談,血脂來源於日常飲食以及自身合成的脂肪,阿司匹林既不能阻止胃腸對食物中脂類物質的吸收,也不能參與肝臟等器官合成脂肪的過程,因此與血脂的高低沒有任何關係。

綜上所述,只有存在發生心腦血管病風險的人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否則沒有必要服用,相反隨意服用卻可能增加發生出血性疾病比如胃潰瘍、胃出血等疾病的風險,實非明確之舉。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臨床上,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已經患有了心腦血管病的人,一類是滿足以下條件中至少三個的人:

由此可見,如果不屬於上述人群就沒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就是那句話:千萬別沒事給自己找事、沒病找病!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沒病吃阿司匹林,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來源於美國常青藤達特矛斯學院一位教授的一句話。

他說如果有一天他將身處荒島,只能選擇隨身攜帶一種藥物,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帶阿司匹林。這句話一出,那真是跟現在名人隨便說一句差不多,被各種媒體及雜誌人士曲解解讀,真把阿司匹林說成萬能神藥了,有病可以治病,沒病吃了可以強身,甚至曾經在一些學術場合,還聽到某些“專家”建議,只要是老年人都建議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

但事實上,阿司匹林,第一不是急救藥,第二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而沒病可不可以吃阿司匹林,主要看第二點!

為什麼說阿司匹林不是急救藥?

阿司匹林只是一種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它不能當做心臟病發作的急救藥物,因為其起效時間慢,基本上要2個小時以後才能有效,而且對於一些主動脈夾層導致的胸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是有害的。

為什麼說阿司匹林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我們得先搞清楚什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就是你還沒得冠心病,然後預防你不要發生血栓。

二級預防:就是你已經得了冠心病,但是預防你不要發生心梗,發生了心梗,又防止你發生第二次心梗。

毫無疑問,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是強烈建議其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的。

但是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也就是現在說的還沒病,這時候該不該服用,其實是要由專業的醫生經過對你的年齡、性別、是否吸菸、各種血液學指標、血壓等等進行評估後,如果你是屬於10年後高危心血管發病人群,那麼建議服用,否則,禁止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這時候其預防作用並不足以抵消其給我們人體帶來的藥物副作用!


醫學小偵探


·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 阿斯匹林研發成功是當作解熱鎮痛藥,應用長吃了阿斯匹林治頭痛的人,一旦外傷後皮膚出血不容易止血,原來血小板有幾條途徑可以抑制它激活,阿斯匹林是通過抑制血栓素A2這條途徑、波立維是通過抑制二磷酸腺苷ADP這條途徑來抑制血小板激活的。
隨著人們對心血管疾病認知度提高後發現心肌梗塞、腦梗都與血栓形成有直接關係。隨著介入診斷、治療的發展認識到血栓是由流經破裂口(皮膚、動脈內的斑樣斑塊)激活的,激活後產生瀑布現象(凡接觸到己激活的其他血小板均被激活了並暴露出纖維蛋白受體即IIbIIIa受體,而纖維蛋白將激活但血小板聚集成血栓迅速堵塞血管,該動脈血管所供血自組織缺血而梗塞(死)。 也就是說每天吃阿斯匹林是預防斑塊破裂時才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平時每天吃就是預防那一瞬間,斑塊不破等於白吃,對!所以只有那些有家屬史、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控制得不好的人,容易形成動脈血管內粥樣斑塊而且那種容易潰破不穩定軟斑塊的人或經過血管超聲檢查、CT冠脈造影發現有不少軟斑快即易破碎斑塊或曾經發生過心、腦、大動脈血栓事件、做過支架植入手術或其他介入手術治療的人是應該和他汀類藥物聯合服用的,後者起到穩定甚至逆轉斑塊作用。有三高、也有斑塊未發生過血管事件,但脾氣不好、容易衝動、很難自控的人也應考慮服用,因為情緒和動脈痙攣產生斑塊破裂有密切的關係。 阿斯匹林最大的付作用是出血,因此服用阿斯匹林要防止胃腸道出血、其他部位都會有出血傾向,最嚴重的是腦出血。


開熱買


藥物不是食物,使用任何藥物前都應評估有無藥物適應症,同時應排除有無藥物禁忌症方能使用。若無用藥指針,非但不能獲益,反而會帶來藥物不良反應。所以,“沒病可以吃阿司匹林嗎”答案已經很明確了,當然不能。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如此青睞阿司匹林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藥,既往曾被用於鎮熱、止痛、抗炎,但由於其用量較大,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新藥的出現使患者擁有了更多、很好的選擇,故阿司匹林的上述藥理作用現在基本只會出現在教材中,但這並不意味著阿司匹林一無是處,相反,阿司匹林的使用相當廣泛,且是治療心血管疾病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藥物。阿司匹林除開上述藥理作用,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藥理作用,那就是抗血小板聚集。在動脈內膜破損處,血小板聚集會導致血栓形成,堵塞動脈,誘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通過應用阿司匹林,可預防血栓形成,從而達到預防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機型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之所以會有“沒病可以出阿司匹林嗎”這樣的疑問,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朋友忌憚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意圖通過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它們的發生;另一方面又忌憚於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阿司匹林一般用於冠心病、腦卒中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只有合併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未來10年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大於10%的患者,或已經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才能使用;而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良反應,輕者可表現為腹痛,重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因此,是藥三分毒並非空穴來風,阿司匹林也不例外。若無上述用藥指針,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否則留下的可能只有不良反應。



綜上,阿司匹林一般用於冠心病、腦卒中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無阿司匹林用藥指針的患者,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否則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弊大於利。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沒病肯定是不能吃阿司匹林的。

首先,阿司匹林是一種藥物,不是食品,有一定副作用,用藥必須要有一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的。其次,服藥肯定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些尚健康的人群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最大可能是想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那麼這樣做行得通嗎?

阿司匹林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用量也最多的藥物之一,從最初的解熱鎮痛作用,逐漸到後來變成的預防心腦血管的“神藥”。對於已經得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後確實可以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再發的作用。順理成章,目前尚健康的人群如果也服用阿司匹林,似乎可以防患於未然,提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實際結果不是這樣子的。新進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三篇研究發現,健康的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反而增加死亡風險,並未延長壽命,未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反而增加出血風險。即使在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吸菸等其它健康問題而有中度心臟病風險的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使用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導致大出血的風險增長了近30%。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僅限於心腦管高危人群中(10年ASCVD>10%),且沒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人群。所以對於健康的人群,不要去盲目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否則即起不到預防的作用,反而增加胃腸道反應、消化道出血等諸多副作用。


醫患家


為什麼沒事要吃阿司匹林啊,阿司匹林是藥啊,藥就是有副作用的啊。雖然阿司匹林這個藥很神奇,可以預防腦梗、心梗,甚至還有研究認為它可以預防癌症。但是這個藥也有很明顯的副作用,我在前面也給大家介紹過,最突出的兩個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和胃粘膜的損傷。

阿司匹林發揮預防腦梗和心梗的機制是抑制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被抑制之後,出血的風險就會增高,尤其是正常人。如果是有血管堵塞風險的病人,那麼使用了阿司匹林,那麼可能血液的凝聚性就恢復到了正常,而正常人吃了之後,本身正常的血液凝聚性就會下降,造成出血風險。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腦出血,這個說實話,比腦梗塞還要恐怖,出血之後死亡風險比腦梗塞高多了。

另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必須還要面對胃粘膜受損、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這也是阿司匹林的一個常見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沒病,真的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腦梗或者心梗。只有在醫生分析評定之後,才能決定是否需要吃這個,是不是利大於弊。


人體探索者


阿司匹林作為藥品,其本身就是針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研發,其在治療作用外,同樣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對於沒有適應症的人群,是不宜使用的。

阿司匹林的使用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其主要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主要適應人群為:①已有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已行支架介入、射頻消融、先心病封堵等手術者;③具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菸、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大於50歲、女性絕經後等高危因素中三項及以上者。



阿司匹林在治療作用外,同樣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有胃腸道不適、出血、過敏、肝腎功能損害等。所以對於有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者、對阿司匹林過敏者、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出血體質、孕期最後三個月的人群,應禁忌使用。同時,阿司匹林也不宜與甲氨蝶呤等藥物合用。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