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在大棚杏的栽培过程中,如何提高大棚杏的坐果率,这是很多种植户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跟中国男足差不多,都是只开花不结果,或者稍见起色就没有了下文。虽然杏和球都是圆的,但地里的事只要咱深入进行研究就能解决。就拿这坐果率来说,只要能够严格执行以下六点,你就能尝到甜头,看到希望。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一、科学合理施肥

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大棚杏树也不例外。大棚杏一般在每年五月初就已经采摘完毕了,到十月上旬落叶,在这几个月时间内,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从而满足树体对养分的吸收,恢复树势,积累能量,为来年的开花结果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果农朋友往往在这个阶段内,施肥方法不科学,为来年座果率低埋下了隐患。这其中的缘由在哪儿呢?

一方面,如果施肥不科学,养分供应不足,树体长势差,常常会导致花芽发育不良,降低正常花芽的数量,最终导致坐果率低。大家都知道,杏是雌雄同花的树种,一朵发育正常的杏花都具有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等结构。杏花由花芽发育而来,花芽发育一般要经历分化和后继发育两个阶段。

一般在7月中下旬花芽中的花萼开始分化,8月中上旬花瓣开始分化,到8月下旬雄蕊和雌蕊的分化会同时启动,雄蕊分化比较快,一般到落叶前已经基本完成,雌蕊的分化较慢,一般到9月下旬,也就是到落叶前才刚刚进入到雌蕊分化阶段,分化完毕后就进入到了后继发育阶段,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杏花现蕾前发育完毕。在后继发育阶段内,雄蕊的花粉粒,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会逐渐完成发育。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花芽发育过程中徐亚消耗大量的养分。但是,在花芽后继发育阶段,正值杏树落叶期,气温比较低,根系活动能力弱,在这样的条件下,花芽发育所需要的的养分绝大部分要依靠树体自身积累的养分进行供应。一旦树体在落叶前不能充分的恢复并积累充足的养分,往往就会对花芽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雄蕊中的花粉粒发育不良,活力低下,或者导致雌蕊中的花柱短小、无花柱,这些发育不良的花往往不能正常的进行授粉受精,从而导致坐果率低。

另一方面,树体长势差,常常会导致来年花期大量落花,并导致刚刚坐住的幼果大量脱落,最终导致坐果率低。杏树具有先开花后长叶的特性,在开花期间,叶片还未长出,在刚刚坐果时,叶片才开始逐渐长出。但是,在开花和刚刚坐果这段时期,却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这些养分一部分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另一部分要消耗树体自身积累的养分。一旦树体落叶前养分积累不足,长势比较差的话,常常会导致大量落花和幼果大量脱落的现象发生,最终导致坐果率低。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合理秋施基肥的具体措施: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大棚杏树在采摘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对杏树提高坐果率举足轻重。给大棚杏树施肥一般在每年秋季的9月份进行。至于施肥的量要以基本能够满足杏树全年生长所需要的的肥料量为基础,并根据杏树的需肥规律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的杏果,杏树需要吸收纯氮5千克、纯磷1.7千克、纯钾6千克,氮、磷、钾的比例大约为1:0.34:1.2。根据测土配方的结果,病依据结果的预估产量,计算出总的需肥量,然后按照每亩的杏树株数进行科学施肥。

施用肥料时,要沿树冠外围的投影进行开沟,沟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宽度在30厘米左右。施肥后把沟回填再进行浇水就可以了。通过秋季施肥,既能够使树势得到迅速恢复,又能够保证树体在落叶前储存足够的养分,从而满足花芽正常发育,来年正常开花、正常坐果的需要。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二、科学解除休眠

我们之所以用大棚种植杏树,就是为了让它早开花、早结果,这必然会打破杏树的自然生长规律,但并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更合理的安排杏树的休眠期,这就要涉及到一个很专业的词汇,叫需冷量。需冷量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能够满足大棚杏树自然休眠所需要的有效低温时间长度。

需冷量的计算方法有几种,在实际生产上,常常把气温在0~7.2℃范围内的累积时长作为计算需冷量的标准。不同的杏树品种需冷量有一定差异。一般杏树的需冷量在700个小时左右。提前打破杏树休眠促使萌发,要通过升温管理来实现。

大棚杏树从开始休眠到现蕾开花前这段时间,从外观看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其实不然,因为很多器官内部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杏花雄蕊的花粉,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内发育完成的。

在管理过程中,一旦人工解除休眠的方法不科学,常常会导致雄蕊的花粉数量少、活性低,或者是雌蕊的柱头短,没有花柱等劣质花大量出现,从而影响开花授粉,最终影响坐果率。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科学解除休眠的措施:

(1)、满足杏树休眠的需冷量

要科学解除休眠,首先,要进行低温管理,满足大棚杏的休眠需求。低温管理一般采用反保温的方法,也就是在气温降至7.2℃以下时,要及时扣棚膜,在白天要关闭防风口并加盖草苫,到了晚上,揭开草苫并打开放风口,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7.2℃,以尽早满足大棚杏树的需冷量。需要提醒广大果农朋友的是,扣棚时间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确定。一方面要结合当地以往的气候条件,在气温达到7.2℃以下并且已经稳定时进行。另一方面,要根据满足大棚杏树需冷量后的气候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升温条件的日期来确定,从而避免升温后,造成低温天气,影响花芽萌发。北方地区一般在11月初进行扣棚。

(2)、升温促萌发

满足大棚杏休眠的需冷量后,就要进行升温促萌发了。不同区域开始升温的时间不大相同,北方地区一般在第2年一月上旬进行。升温管理一般采用四阶段升温的方法。

  • 第一阶段:白天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1~12℃,夜间温度保持在7℃左右,这一阶段一般要维持6天。
  • 第二阶段:白天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3~15℃,夜间温度保持在7~8℃左右,维持3~4天。
  • 第三阶段:白天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7~18℃,夜间温度保持在8℃左右,维持2~3天。
  • 第四三阶段:白天棚内温度要保持在20~24℃,夜间温度保持在7~10℃左右,一直维持到现蕾开花。

采用科学的方法解除休眠,才能够满足大棚杏休眠需求并提前打破休眠,促进提前萌芽,并能够保证花芽的正常发育,从而为提高坐果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三、合理的冬剪

冬剪是栽培大棚杏树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措施。通过冬剪可以塑造树形,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为提高坐果率做出贡献。

首先,要黑确定冬剪时间。大棚杏树冬剪要在休眠期间升温管理前进行。一般在12月底至第二年1月初这个时间段内进行。修剪时间过早,花芽和叶芽不能明显区分;修剪时间过晚会造成树体养分的白白浪费。

修剪时要根据枝条类型来进行,按照功能划分,杏树的枝条可以分为生长枝和结果枝两大类。生长枝因长势不同,又可分为发育枝和徒长枝。发育枝一般长有少量花芽,徒长枝大多直立生长,没有花芽。杏树的结果枝按其长度可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长度在30厘米以上的为长果枝,15~30厘米为中果枝,5~15厘米为短果枝,5厘米以下为花束状果枝。

合理的修剪措施:在修剪过程中,对于发育枝可进行适当短截,可以促使花芽开花结果或促进发育成结果枝;对于徒长枝,直接剪除;对于过密的直立的长果枝也应当从基部疏除,像树冠外围延伸的长果枝可进行适当短截,剪掉果枝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就可以了,这样,来年可以培养出多个结果枝;对于中果枝可以适当保留,以保证大棚杏树的坐果数量,弥补短果枝的不足。较长的中果枝可以进行短截,剪去枝条的五分之一就可以了;对于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由于这两种结果枝的花芽质量好,坐果率高,一般不进行修剪。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四、保证杏花正常授粉受精

(1)、花期温度管理不到位

杏花花期落花的一个原因是花期温度管理不到位,大棚杏花期最适宜的白天温度为15~18℃,夜间温度为7~8℃。在我国北方,大棚杏花期受外界气候剧烈变化的影响,白天大棚内的温度常常忽高忽低,到了夜间,大棚内的温度则往往偏低。一旦白天棚内温度持续高于25℃,不仅会导致杏花开放时间变短,还会导致雄蕊的花粉数量减少,活性降低;雌蕊的柱头黏性下降,萎缩干枯,从而严重影响杏花的授粉受精,影响坐果率。

在夜间,一旦棚内温度低于-2.2℃,就会发生冻害,从而导致杏花在短时间内大量脱落。另外,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萌发长出的花粉管,从柱头到达子房需要3~5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棚内的夜间温度低于-2.2℃,同样也会导致杏花受精失败。进而导致坐果率低。

(2)、花期湿度管理不当

大棚杏在开花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棚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杏花授粉受精,导致坐果率下降。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由于花期往往不进行浇水,受通风影响,空气湿度往往偏低,导致杏花柱头黏性降低并干枯,进而导致大量杏花受精失败,影响坐果。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合理的温湿度管理措施:

首先,要科学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大棚杏开花期间,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草苫要晚揭早盖,在上午八九点钟揭开草苫,从而利于棚内温度快速提升,在中午十一二点钟,要及时打开顶风口,从而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在下午两点钟左右,要及时关闭放风口,下午四点钟左右,覆盖草苫。通过揭盖草苫和调节放风口,把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15~18℃,夜间温度控制在8℃左右,从而满足大棚杏授粉受精的需要。在这个阶段,还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一旦有寒流来临,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棚内的温度,从而避免温度过低造成花期冻害。

其次,要保证开花期间,大棚内的湿度。在大棚杏开花期内,可以喷施0.1%的硼砂和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1次。一方面,溶液中的水分可以使雌性花柱头变得湿润,从而利于吸附花粉;另一方面,溶液中的硼还能够提高花粉和柱头的活性,延长受精时间,提高受精质量。溶液中的磷酸二氢钾还能够为树体快速补充养分,从而满足杏花开放对营养的需求。

然后,还要进行科学授粉,使用蜜蜂给大棚杏花进行授粉,既省工又省力,而且效果好。在大棚杏开花前3~5天,要将蜂箱放入到棚中。一般来说,每亩大棚要配置一箱蜜蜂,每箱蜂的数量在六七千只就可以了。蜂箱要放在棚内靠北墙的中间位置,蜂箱的出口应避开阳光直射,从而避免蜜蜂迎光飞出而造成碰撞死亡。在2月中旬到杏花完全开放授粉后,就可以撤出蜂箱了。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五、结果期落果现象的防治

在我国北方,大棚杏树一般在2月中旬进入结果期。在结果期常常会有两个落果高峰,分别是2月中旬到3月中旬,3月中旬到4月上旬这段时间,这一般是由于杏树的生理因素所导致的。

大棚杏在结果前期,果实开始快速膨大,需要消耗大量养分,但这时叶片的数量不仅少,而且叶片面积也很小,光合作用所积累的养分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叶片往往就会与幼果争夺养分,当果实部位养分供应不足时,就会出现脱落现象。大棚杏在结果中期,果实生长依然需要大量的养分,但这时杏树上开始长出大量的新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出现新梢与果实争抢养分的现象。一旦果实部位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导致果实大量脱落。一般情况下,正常性的生理落果不会对丰产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常常由于管理不科学,导致落果数量过多,最终导致坐果率非常的低,影响产量。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结果期合理的管理措施:

首先,通过喷施叶面肥的方式为杏树快速补充养分,满足果实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减少落果,提高坐果率。当幼果刚刚涨到黄豆粒大小的时候,喷施0.1%的尿素与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每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4~5次。

其次,要及时进行抹梢、摘心。对于生长位置不适宜的,或者剪口处或聚口处冒出的背上枝、背下枝和过密枝都要抹掉,对于预留的新梢,当长到20~25厘米左右时要摘心。通过抹梢、摘心,增强树体的通风透光性。为塑造好的树形打下基础,还能够避免养分的浪费,保证果实的养分供应,从而提高坐果率。

再次,要进行科学的温度管理。大棚杏结果前期和中期适宜的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温度为5~8℃。这个阶段,白天温度过高,夜间温度过低,都会导致落果。在我国北方,大棚杏结果前期正值外界气温逐渐升高的时期,在管理上草苫要早揭晚盖,使棚内的温度能够快速升温,在中午要随着外界温度逐渐升高,要逐渐加大顶风口,延长通风时间。进入到3月份以后,外界温度逐渐升高,要逐步开启腰风,从而满足果实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减少落果,提高坐果率。

另外,在大棚杏进入结果期后,要及时对棚膜进行清理,增加棚膜透光性,增强叶面的光合作用,以利于光合产物合成养分,补充树体养分,进而减少果实脱落,提高坐果率。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大棚杏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病虫害比较少,但有时也会受到桃蚜等的威胁,如果种植户防治不及时,就会危害嫩叶和幼果,降低坐果率。为了预防桃蚜的危害,在进入结果期后,种植户可以用悬挂黄板的方法进行防治。

黄板一般悬挂在距离杏树顶端30~40厘米的位置,在靠近棚壁的杏树枝头中间杏树的枝头各悬挂一列,一般每隔4米左右的距离悬挂1张黄板就可以了。利用黄板诱杀桃蚜,不仅效果好,而且避免了使用农药,提高了杏果的品质,进而提高坐果率。

大棚杏坐果率低该怎么办?六大措施提高坐果率,为丰收打好基础

在栽培大棚杏的过程当中,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要果农朋友做好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就能够提高大棚杏的坐果率,获得满园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