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7——丹頂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7——丹頂鶴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釐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只,甚至100多隻。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分佈於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7——丹頂鶴

丹頂鶴需要潔淨而開闊的溼地環境作為棲息地,是對溼地環境變化最為敏感的指示生物。由於數量的不斷增長,使丹頂鶴的棲息地不斷變為農田或城市,例如吉林省西部的月亮泡曾是丹頂鶴的繁殖地,因為人為進行圍湖築堤,使堤內水位上漲,挺水植物帶基本消失,堤外湖漫灘乾涸,墾為農田,丹頂鶴也從此絕跡;又如江蘇北部的邵伯湖與高郵湖之間的沼澤地帶,曾是丹頂鶴的越冬地,由於每年到該地漁,牧和狩獵的人不斷增多,增加了人為干擾,以及揀卵、偷獵等,使丹頂鶴的數量急劇減少。

全世界的丹頂鶴總數至2010年估計僅有1500只左右,其中在中國境內越冬的有1000只左右,保護好丹頂鶴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中國已經建立的以保護丹頂鶴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已經超過18個,其中的吉林向海、湖南東洞庭湖、青海鳥島和江西鄱陽湖等還被列入國際上的拉拇薩爾條約保護溼地目錄之中,使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