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

策划:金仕善△熊明修

顾问:毛正秋

撰稿者 :(以供稿先后为序)史宏友、李文涛、刘宏、樱子⋯⋯添加中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编者语:在金仕善老师和熊明修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在各位编写老师的努力下,《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陆续完成中。昨天已编发《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一:樱子/福田河与福白菊。今天刊发《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二:刘宏/《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刘宏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刘宏:1954年生人,原教育局教科院副院长,喜欢麻城文化史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大学学报上发表。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编者按:我们跟踪刘宏著《〈金瓶梅〉书成麻城》(载《麻城文化丛书》)及其《〈金瓶梅〉作者是麻城邱长儒》已十年,眼见他从“越说越像”过渡到“越说越真”。他的研究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掘井精神,并深信他会探究到底,让兰陵笑笑生的真名实姓大白于天下,届时我们会送他一朵大红花。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金瓶梅》历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是“《红楼梦》的祖宗”,但是化名“兰陵笑笑生”的作者到底是谁?“金学界”一直众说纷纭。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笔者从麻城《刘氏宗谱》《丘氏宗谱》和《麻城县志》中发现,大量的历史资料与《金瓶梅》有关。于是又乘兴研究了李贽的《焚书·续焚书》、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以及“公安三袁”、冯梦龙等人的相关著作与文献,都集中有力地证明了《金瓶梅》作者就是麻城才子丘长孺。

特别是2019年10月,知名作家金仕善先生得知刘明西收藏有《刘氏宗谱·补遗》三张残页,我和金仕善刘明西李文涛等人通过进一步比照研究后一致认为,这是研究《金瓶梅》及其作者究竟是谁的一份极其珍贵文献:它以铁的证据将《金瓶梅》的作者指向了麻城人丘长孺。现将已发表过论文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第一,丘长孺的另类思想与《金瓶梅》反“名教”、反“理学”的“异端”倾向高度一致。晚明社会最大的“异端”是寓居在麻城的李贽。万历十三年,丘长孺与李贽结为“莫逆之交”。乡人称丘长孺为败家子,李贽却称他是“麟凤芝兰”。丘长孺与李贽有十多年在一起“下楗读书”,一同研究《水浒传》《西厢记》等小说、戏曲,他们并肩与以耿定向为代表的假道学家公开论战。李贽思想的烛照,为丘长孺写《金瓶梅》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金瓶梅》“横空出世”,绝非偶然。

第二,丘长孺玩世不恭、不拘礼俗、放荡形骸的生活方式与《金瓶梅》反复古、倡导“童心说”、写真情的“性灵派”的主张契合无缝。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于万历二十年赴麻城龙湖拜李贽为师,与丘长孺结一见而定终身之好。从此,丘长孺与“公安三袁”关系密切,成为“性灵派”的骨干中坚。“公安三袁”皆称丘长孺“非寻常公子”、“风流才子”。袁宏道还称道:“屈指俊人,首小修,次长孺。”在历史文献中“三袁”推介《金瓶梅》最为多见。而事实上,袁家三兄弟也是《金瓶梅》创作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金瓶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李贽、“公安三袁”、冯梦龙等“朋友圈”的大力协助密切相关。

第三,丘长孺与苏州名伶白六生的爱情悲剧,和他虽然是“才子”、“俊人”、“尤工诗字”却“文试不偶,乃投笔为游击将军”的曲折人生,决定了他的《金瓶梅》是发愤之作。该书之所以署名“兰陵笑笑生”,是因为丘长孺寓居吴中兰陵十余年。他出入青楼,沉迷南曲,不但与潘之恒、张凤翼兄弟等戏曲名家交好,还与名伶伎女相往来。而丘长孺与苏州名伶白六生的爱情悲剧,又是他发愤而著《金瓶梅》重要的触发点之一。白六生就是《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原型,她们连生卒时间也完全一致。《金瓶梅》的“干支”纪年都以李瓶儿生卒为年月为“时间标杆”,而李瓶儿的生卒年月,又是以的白六生生卒为“时间标杆”。所以白六生是李瓶儿形象创作的重要原型之一。丘长孺与白六生的爱情悲剧被完整记载在冯梦龙的《情史•丘长孺》和潘之恒的《亘史钞•纪百六诗》中。丘长孺写《金瓶梅》有其独有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与思想基础。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第四,丘长孺与《金瓶梅》的收藏者刘承禧是姻亲,与《金瓶梅》的早期抄藏者都有密切关联系。究其原因,是传抄者基本为袁宏道“葡萄社”社员,而其中大多又是李贽崇拜者,是“童心说”的忠实信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套《金瓶梅》的早期收藏者麻城刘承禧是锦衣卫大金吾刘守有之子,还是丘长孺的亲姐夫和妻兄(两家俗称结“鸳鸯亲”)。刘承禧是明代著名收藏家,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第五,丘长孺是《金瓶梅》的作者,有了最新最直接的证据——《刘氏宗谱·补遗》残页。史学研究爱好者刘明西新近发现的三张“补遗”残页,清楚地记载了丘长孺出资为刘家仆隶购置墓地的义举。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补遗”上列有《金瓶梅》中诸多人物的名字:孙雪娥、韩爱姐、王六儿、郑爱月、重喜、冯金宝、桂姐、桂青、应花子、花子书、李平(瓶)、宋惠莲等。“补遗”的内容能充分证明《金瓶梅》是有其创作原型的,还能证明它是“谁写的”和“写谁的”等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第六,《金瓶梅》中的方言、地名、人名、风俗人情等,也足以证明其故事发生地就是麻城。如方言有“我儿,谁养得你恁乖”、“耶嚛”、“晚夕”、“先头”、“落后”、“三不知”、“阳沟”、“维裙”、“打个照面”、“挖栗暴”、“向火”、“从新”、“你不消说得”、“样范儿”、“甩了个仰八叉”等等。《金瓶梅》第八十九回写到人们清明去南郊踏青游玩情景:“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桃花店”、“杏花村”唐以前麻城歧亭就有,是至今尚存的古村落,唐代诗人杜牧过此曾写下著名诗章《清明》。而“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早已是麻城人耳熟能详的民谣。另外,麻城关于后赵石虎的故事,《金瓶梅》中也有涉及。这些事实,不正是作者为后人解码《金瓶梅》留下的一把钥匙吗?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金瓶梅》是丘长孺为世界留下的一部奇书,也是留给我楚黄的一笔宝文化遗产,当组织精英力量研究和开掘。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二:《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