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趕走師丹提拔朱博為大司空,不料這俠客出身的大臣也不給面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劉欣是個訓練有素的戰士。儘管他才二十出頭,卻具有四十年江湖功力,就這方面,他得感謝傅太后的幾十年的用心栽培。

在傅太后看來,她可能把劉欣當成一個殺人的工具,一個替她鋪開毯,扶著她走向權力頂峰的人。傅太后錯了。她並不知道,劉欣翅膀開始硬了。他的夢想,就是掙扎傅老太婆的影響,做一個獨立自強的皇帝。

所以從某方面來講,他還不是一個渾蛋。恰好相反,他正憑藉著有限的能量,在傅太后和王太后較量中,充當著穩定博弈平衡的籌碼。


劉欣趕走師丹提拔朱博為大司空,不料這俠客出身的大臣也不給面子


熟悉博弈學的劉欣,也很理解孔光,傅喜,以及師丹為什麼總是力排眾議,維護漢朝正統思想。那是因為,這幫人都是些道行深厚的讀書人。凡是讀書人,一上境界了,關注的是國家穩定,百姓安康,這是儒學家心裡最遼遠的抱負。為了這個抱負,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一切代價悍衛儒家價值觀。

然而,當劉欣看著孔光,傅喜,以及師丹三駕馬車齊驅天下,他多麼渴望他們稍微改變立場,向現實妥協一點點,滿足傅太后和他心裡替父親劉康立個廟的願望。如果那樣,傅太后也不會為難他了,他也不會再去為難孔光他們了。可惜,他們卻絲毫不為所動。

誰都想當皇帝,可誰想過那些當皇帝的內心真實的困難。像劉欣這樣的,在傅太后面前,他常常捱罵,還不能還口。在外朝大臣面前,他承受壓力,又沒有替人解壓。那怎麼辦?當然很難辦。

三駕馬車是他製造的,但是調和傅太后的矛盾,他不得不把這幾輛馬車拆了,重新組合。

所以說,劉欣趕走師丹,其實他心裡也挺難過。難過歸難過,老人走了,還得迎新人。師丹老師走後,誰會是他的接班人呢。劉欣認真考量了一下,他決定鎖定了一個人。他的名字就叫——朱博。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朱博是個大俠級別的人物。他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所以很早就出門闖蕩江湖。

由草根劉邦開創的漢朝,是窮人最幸福和美好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無論你多窮,只要你膽大藝高,放手大搏一場,美麗輝煌的明天就在前方等著你。

朱博因為工作出色,被劉欣提拔為大司空。劉欣選中朱博為大司空,政績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準確地說,劉欣看中他,是因為他身上有三大優點:這是一個能幹事,並能幹成大事的人,這是其一;朱博官場江湖關係廣闊,人氣旺盛,具有名臣之稱,是個可以拿得出手的人,這是其二。最重要的是,朱博是個見風轉舵,認權不認人,他是個替權勢賣命的人,這是其三。

這就是劉欣所認為的,孔光等人所不具備的官場素質。正是靠著最後那個閃光點,朱博一步步地,被推向了風光無限,危險重重的權力頂峰。

在此之前,傅太后尊號行動的始作俑者,是傅太后,但是替傅太后至始至終,出力賣命的人是站在眼前的朱博。

這就是為什麼劉欣眼睛都不眨地,將老師師丹趕出長安城,將朱博提拔為大司空的真相之一。

其實,劉欣將師丹趕走,並全都是為了給朱博騰出空缺。沒人知道,他免去師丹,還隱藏著一股凌厲的壓力。這股壓力,就是衝著傅喜而來的。劉欣就想告訴傅喜,他的老師師丹不聽話,所以叫他滾蛋了;如果你這個傅家外戚,幫外不幫裡,照樣可以讓你走人。

於是,劉欣便派人去問傅喜,請他就傅太后尊號行動,投一張贊張票。


劉欣趕走師丹提拔朱博為大司空,不料這俠客出身的大臣也不給面子


三個反對派,搞定了師丹一個。如果傅喜點頭了,那是件兩全其美的事。既不傷親情,又有利於皇帝開展工作,那不是挺好嗎?

很快的,傅喜回話了。可是劉欣聽到了一個傷心的回話:傅喜搖頭了,還是那句話,不支持傅太后。

傅喜,你爸到底是不是姓傅。既然姓傅,為何生出你這等吃裡趴外的傢伙?當傅太后聽到傅喜反對話後,肯定跳起來開罵了。

問題再度僵持。

這時,朱博上場了。

朱博給劉欣寫了一道奏書,表達了他的基本看法:孔光,志在自守,不能憂國;傅喜,至尊至親,卻阿黨大臣,無益政治。

朱博的意思很明顯,孔光為了自保,不會為了傅太后尊號行動血拼到底,但這人思想保守,留他也沒用;傅喜呢,連親情情面都不給了,留著他,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既然兩者沒用有害,唯一的辦法,就是清除出局。

朱博這翻話,說到劉欣心裡去了。

劉欣自認為,他並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他給過傅喜無數機會,可傅喜卻一個面子都不賣給他。這絕對是一個不平等的買賣,既然這樣,他憑什麼要受這種氣呢?

一切不聽話的孩子,都不能給糖吃。劉欣決定對傅喜來點狠的了。

劉欣趕走師丹提拔朱博為大司空,不料這俠客出身的大臣也不給面子


公元前5年,二月二十日。劉欣下詔,免去傅喜大司馬職務,讓他保留侯爵身份,回家休息。

這招是有點狠,但是傅太后卻認為還不夠狠。傅太后親自下詔,給丞相孔光及大司空朱博傳話,傅喜勾結師丹,傷害了我的心,必須讓他滾出長安,回他的封國去。

於是,傅喜收拾行李,自行上路。四月十九日,輪到孔光了。劉欣下詔,貶他為平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