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發生的事,半夜“鬧騰”的劉爺爺,原因是糖尿病低血糖

星期一早上一上班,病房來了一位90歲的劉爺爺,兩個兒子反映:

大夫啊,

我爸這兩天一到半夜就鬧騰,

不睡覺,大喊大叫,還尿床,

折騰的全家都不能睡覺,

今天早上起來,

雙腿突然就軟得不會走路了,

這到底是怎麼啦?

這要癱在床上可麻煩了,

您快給看看……


量血壓、測血糖、問病史、查體……醫護迅速而又有條不紊地立刻開始檢查診治。“血壓150/70mmHg,心率80次/分,血糖4.1mmol/L……”

護士回報,通過醫護一系列詢問及檢查,初步考慮患者為低血糖以及低血糖以後引起的腦梗死。經過進一步完善檢查,最後的診斷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低血糖,是我們很多患者忽視的一個疾病。尤其對於我們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更大。


高血糖的危害是逐漸發生的,以逐漸出現的併發症為主,而低血糖的危害是立刻的、快速的,嚴重者可以誘發急性腦梗死、急性心血管等疾病危及生命。


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且所引起的不良後果更嚴重,危害更大,更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這位患者入院前每日注射30u胰島素,入院後根據血糖情況減到了14u,還不足入院前的一半,即使這樣,患者入院後連續兩天凌晨3點的血糖都在4~5mmol/L之間,可以想象患者入院前在家裡的血糖是多麼的讓人後怕……


今天我們就說說什麼是低血糖以及低血糖的表現。


對於正常人而言,血糖≦2.8mmol/L為低血糖,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了。


低血糖分為三種,分別是:


  • 第一種:無症狀性低血糖 血糖 ≦3.9mmol/L,但沒有臨床低血糖症狀。
  • 第二種:症狀性低血糖 血糖≦3.9mmol/L,且有臨床低血糖症狀。
  • 第三種:嚴重性低血糖 血糖≦3.9mmol/L,常伴有意識障礙(昏迷、嗜睡等),需要人幫助。


臨床上還有兩種常見的情況,我們也按照低血糖來對待。一種是患者自覺有低血糖症狀,但是沒有條件檢測血糖。另一種是患者雖然血糖﹥3.9mmol/L,但是表現出來低血糖的臨床症狀。


我們知道了低血糖的診斷標準,那低血糖到底有哪些表現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 第一種表現:飢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急躁易怒、頭暈頭痛、焦慮、不友好……這類表現是我們容易發現的。
  • 第二種表現:不理人、反應遲鈍、說話不清,答非所問,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這種是我們平時容易忽視的,我們更應該提高警惕。
  • 第三種表現:沒有表現!也就是我們說的無症狀的低血糖,這種才是我們最可怕的,這種低血糖不容易被發現,耽誤了救治時間,容易導致生命危險。


受低血糖危害最大就是大腦,容易引發腦梗死。

持續大於6小時的嚴重低血糖會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可導致癲癇、昏迷,甚至死亡。


本文開頭的劉爺爺就是因為反覆發生低血糖導致了腦梗死,入院後經過及時治療,調整胰島素劑量,優化降糖方案,劉爺爺目前血糖平穩,再也沒有出現半夜吵鬧,尿床等表現,也可以自行行走。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低血糖,低血糖的臨床表現,那哪些因素容易導致低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平時應該怎麼注意才能預防低血糖呢?

發生了低血糖我們該怎麼急救呢?

後面兩期我們將逐一為您講述。


病房裡發生的事,半夜“鬧騰”的劉爺爺,原因是糖尿病低血糖


作者|楊秀萍 內分泌一科——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