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山东德州有个武城县,听名字就和武有关。关于“武城”一名的由来,最早源于夏朝,《隋区宇图》云:“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另有一说是,战国时期,东武城是赵国军事重镇,地处赵、齐两国交界的前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有说法是晋、赵为防御强齐入侵,于此筑城,武城之名,由此而得。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提起武城,历史上有名的当属子游,亦称"言游",春秋末吴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游曾为武城宰(县令),期间弦歌而治,传道授业。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这一事件记录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另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就是武城人。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在隋朝实行科举制度时考中过进士。隋灭后,孙伏伽降顺了大唐王朝。在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他又脱颖而出,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从此开始,据武城志记载,此后这里共诞生过16位文武状元,有"状元之乡"之美誉。

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们会说,这位孙伏伽是河北故城人,其实在历史上并不矛盾,因为在隋朝时期,武城、故城(漳南县)两县同属清河郡管辖。孙伏伽的出生地西半屯乡双屯村现在属故城县管辖,是从1964年国务院批准划归到河北省开始。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相关资料记载,明朝时期,在武城居住的仅有136个村庄,明朝时期大移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132个村庄,从山东的即墨、莱阳、文登迁来87个村庄,还有几十个村庄来自河北、安微、北京等处。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武城地处海河水系卫运河流域,西、北两面有卫运河、四女寺减河,中间六五河贯穿全县,旧城河、六六河、利民河等支流交错,互相连接,形成排灌骨干水利系统。卫运河是海河南系最大的行洪河道,亦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如果到武城游玩,当地的弦歌湖值得一看。它位于县城西部,振华街南侧,以“弦歌古郡”为文化主题,以“湖”为重点,将“水”和“绿”贯穿于整个公园,总体规划布局为“一湖一河三景”,形成以入口休闲广场、中部湖面景观、西侧景观河道和南部弦歌台的风景轴线。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另外,当地还建设了运河古镇文化风景区,风景区位于四女寺镇四女寺村。四女寺古称安乐镇,明清时期以运河重镇享有盛名。古“武城十二景”的“槐荫清风”胜境就在此处,“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是其历史上的繁盛写照。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之所以起名为“四女”,是因为当地有四女和睦侍亲的传说。后人为纪念四女建祠塑像、树碑立传。四女寺原建有石佛寺,相传为明代高僧占潭修建,鼎盛时期拥有81间殿阁。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专程前往敬香礼佛,并赞道:“好一个佛光祥和之地!”从此,石佛寺更名为佛光寺,声名远播,朝拜香客络绎不绝。上世纪50年代,孝女祠、佛光寺两座古代建筑因拓宽运河被拆毁。

山东一县,兵家必争之地,孔子弟子子游任过县令,有状元之乡美誉

提起当地美食推荐武城旋饼。相传,旋饼技术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时流传到武城。明末,闯王李自成进京路过武城时,发现路边席棚内烙制馅饼的工艺稀奇,于是便下马品尝,并大加赞赏,遂依其特点赐名:“旋饼”。

参考资料:《武城县志》等。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