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內容提要◆

寶玉丟玉後,一直半瘋半癲的,後來在進考場出來時,與賈蘭走失,眾人尋不得。後又接到賈政的家書,說是半道上遇見了寶玉,原是借胎而來的。再後來,得知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卻尋不見人。王夫人、寶釵的反應尚可圈點,但襲人的反應太過,導致她最終被髮放出去,嫁了別人。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原著情節◆

【一】出考場的日期,寶玉丟失

王夫人:聽到這話便愣住了,半天也不言語,還直挺挺地躺倒在床上。

薛寶釵:白瞪兩眼。

花襲人:哭得淚人一樣,只有哭著,還罵著賈蘭“糊塗東西!你同二叔在一起,怎麼就丟了?”

【二】放榜這一天,寶玉中了

王夫人:大哭起來。

薛寶釵:不言語。

花襲人:心裡一疼,頭上一暈,就栽倒了。

【三】賈政家信至,提到寶玉

王夫人:哭了起來,心疼寶釵。

薛寶釵:哭得人事不知。

花襲人:哭,瘦得了不得,一心想著寶玉。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終被外配◆

【一】襲人的小心思

襲人是跟著寶玉一起長大的,一直在跟前盡心盡力的服侍著,而且寶玉的第一個女人就是她,王夫人也覺得她懂事,心裡早就把她看作了寶玉屋裡人,所以月錢都比別人高出二兩,還是由王夫人這邊出。

襲人也以為,自己這一輩子終有歸宿,她的歸宿就是寶玉,但她不會有作正室的命,所以她心裡眼裡就想著寶玉能找一個與自己好相處的正房奶奶,比來比去,她把寶釵放在了第一人選上。

日常的生活裡,她有意無意地探聽黛玉的口氣,也時不時地向著王夫人進些讒言,暗地裡做著一些手腳,攪動著大觀園裡的混水,無形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她的小心思很簡單,就滿心滿眼的寶玉,想著寶玉的正室能與自己和平共處,因為賈府裡的妾,日子實在過的有些讓人膽戰心驚的,比如自己眼見著的趙姨娘、周姨娘,和自己關係要好的平兒等。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二】寶釵的大籌謀

從金玉良緣開始,薛寶釵就被推向了風口浪尖,成為了黛玉心裡眼裡唯一的情敵。她能忍,無論黛玉說什麼尖酸刻薄的話,她都一笑置之,不予理會,又在自己的姨媽王夫人面前顯示自己的落落大方和沉穩可靠,在賈母面前展示自己成熟老道的作風,在眾下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寬容與大度等等。

寶釵的籌謀終於獲得成功,嫁給了金玉良緣裡的玉,成為了寶玉的正室,也成為了襲人的女主人。這不正是襲人所期盼的嗎?

寶釵與襲人都達成了自己的願望,又共侍一夫,理當像姐妹一樣,闔家歡樂,彼此扶持,像平兒待王熙鳳一樣,忠心不二,兩面安撫。

而事實上呢?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三】被外配的原因

寶玉丟失,襲人的反應遠遠超過正室寶釵的反應,是讓寶釵將襲人外配的主要原因。寶釵的瞪眼和不言語,怎麼敵得過襲人的哭罵和暈倒,還有日漸的消瘦,雖說後面的續寫說到寶釵已經懷上了寶玉的骨肉,但丈夫的走失,而且最後還知道了準確信息,那就是寶玉永遠都不會回來了,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誰,都會如襲人一樣的反應,可是寶釵也就哭哭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寶釵本來就是個理智的人呀。

試問:再理智的人,自己最親近的人走了,後半生的依靠沒了,也會脫下理智的外衣,表現出自己的柔弱來的。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這些問題,下人不會看不到,所以在賈府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旁人再議論一二寶釵,肯定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一是寶釵對於寶玉的感情,本就沒有襲人的深。

襲人從小陪著寶玉長大,又與寶玉有了夫妻之實,兩人雖然名分未正,但多年的情感,不是虛的。寶釵一開始到賈府,只是為了投親而來,真正目的是進宮,宮沒進成轉而才把眼光放在了賈府上,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寶釵的婚姻就是利益性的,毫無感情可言。

二是寶釵與下人們的情誼,也沒有襲人的厚。

襲人自小在賈府長大,她的習性大夥兒自小知道。通過寶玉這件事一看,大家都能看出寶釵的涼薄,對自己丈夫尚且如此,更何況對下人呢?所以寶釵害怕襲人這三次的劇烈表現,讓賈府的人兩相比較,看懂了自己的不厚道。

「胡說紅樓」寶玉走丟了,襲人反應大過寶釵,這就是外配她的原因

正是如此,襲人的外配,王夫人雖然心裡先想,但沒提出來,倒是薛姨媽性子急一些,首先提了出來:

若是正配呢,理該守的;屋裡人中,願守的人也是有的;唯有這襲人,雖說是算個屋裡人,到底她和寶哥兒沒有正式挑明關係。

而且去跟襲人說這事的,也是薛姨媽,說得襲人淚痕滿面的,她還勸解了一會兒,還拿一些事例做比方,引導她要想得開。

就算是寶釵嫁入了賈府,那也是隨了夫家,什麼時候論到薛姨媽這個孃家的人來生事了呢?其實還不就是替自己的女兒寶釵來說道的。

幸好,襲人外配的蔣玉函,不然,她命休矣。

讀書使人明智,寫作使人明心,心理學使人明事。我是青鸞驚鴻,蜀女,感謝喜歡我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