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前面,我们已经看过了照料脑瘫婴儿的、照料乡亲邻里的、照料瘫痪婆婆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敬和诚信的真正含义,书写了人世间爱的伟大与珍贵。孝敬,说来容易,做来却很难。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看看这位伟大的女主角是如何用20年的时间演绎孝敬的!

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图中正在照料老人的女人叫廖海清,62岁,家住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廖家湾村,20年前她的母亲瘫痪在床,15年前她丈夫又患上了尿毒症,廖海清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两位病人的重担,尽管十分辛苦,但她仍然每天不停地操劳和奔波,她2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料自己瘫痪的母亲,谱写着人间大爱篇章,成了乡亲邻里交口称赞的贤妻孝女。

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1958年出生的廖海清已两鬓斑白,步履显得有些蹒跚。她和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中在当地集镇经营水果生意,日子过得平静而安逸。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廖海清的母亲因患脑出血几乎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为家中大姐的廖海清体谅弟弟妹妹各自家中的困难,一力承担起了照顾老母亲的重担。

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本以为,这已经是对这个家庭的沉重打击,可没想到上天还和她家开了个更大的玩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5年,廖海清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再次给她的家庭带来致命打击。为此,廖海清不得不放弃生意,全力照顾起母亲和丈夫,家里也因此失去经济来源,负债累累。

之后的日子里,廖海清每天5点便要起床,送丈夫一起搭最早的班车到城里的医院做透析治疗,然后又返回家中帮母亲起床、穿衣、上厕所、喂饭,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的护理,几乎成了她固定的生活模式。如果遇上母亲和丈夫其中一人发病,廖海清就不得不将两人一同带去医院,因为留在家中没有人照顾。

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然而,一个女人要同时照料两个重症病人谈何容易。母亲和丈夫发病时必须要到市内就医,而另一人在家又无人照料。因此,往往是母亲或丈夫进城就医时,廖海清就将另一人带上,这对于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的艰难,时常让淳朴坚忍的廖海清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还记得有一次,老公做血透的疤突然脱落了,血止不住地往外流,我就赶快给他压住,立马坐车去郴州抢救,妈妈也就一起带到郴州去,把老人推到医院走廊上,就是一丢,赶快去抢救老公,那个时候好难受的。”廖海清回忆说。

62岁农妇曾既要照料瘫痪母亲 又要照顾尿毒症老公 渴望“分身术”

2017年,廖海清的丈夫离世,但生活的艰难与亲人离去的悲痛并没有将廖海清压垮,花甲之年的她将全部心思花在了照顾母亲上。在她无微不至地照料下,瘫痪多年的母亲身上始终保持干净清爽,精神状态也不错,赢得了乡亲邻里的交口称赞。

村民廖光华被她的故事感动了,惭愧的说道:“从我们年轻人一代来讲,这个很少见了,廖海清对母亲就是好像她照顾女儿一样,真的很敬佩,应该要为她点赞。”

谈及自己的愿望,廖海清说:“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不要病倒,这样她就能一直陪伴母亲”。

命运有时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但我们要怎么去面对现实,这非常考验我们的心态。在面对命运的打击下,廖海清没有选择抱怨和妥协,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坚持,她用不平凡的举动感动着所有身边人,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看,久病床前也可以有孝子,孝敬与否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人!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