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界的“十大将军”

1、 钟南山

大家对钟南山都非常熟悉了,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家族三代从医。

钟南山除了医术好,还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他视百姓健康为第一,敢说真话实话,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17年前,他直接发问:“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为中国抗击非典的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17年后,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再一次掷地有声:“肺炎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再次惊醒国人。

正是钟南山敢说真话,才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每次灾难降临,他又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人自危的时候,他高喊“把最严重的感染者送到我这来!”

我们能有钟南山,实在是大幸!

2、 李兰娟

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面对武汉肺炎疫情,李兰娟两次率队驰援武汉,为了与病毒抢时间,已73岁的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在争分秒的努力下,她不断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先是确认了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然后率领团队使用她自创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 救治模式,让两名危重症患者转出了ICU。

这意味着可直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出生贫苦农家,差点辍学回家务农的李兰娟,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顶尖医学大家,令人钦佩。

3、 王辰

王辰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名气可能没有钟南山和李兰娟大,但他的贡献丝毫不逊于这两位前辈。

我们知道,在疫情爆发之初,确诊人数每天以几何倍数增涨,医院出现“一床难求”的困境,许多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隔离,这样下去不敢想象。

2月1日,王辰从北京匆匆赶赴武汉,看到超负荷运转的医院后,他首次提出建立“方舱医院”的建议,并结合自己过往经验给出了具体方案,力争做到对患者应收尽收。

仅仅48小时之后,首批3座方舱医院开舱!4000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4倍还多,大大缓解了各个医院的压力。

之后随着更多方舱医院加入,武汉定点医院终于不再“一床难求”,甚至还完成了“床等人”的逆袭。

而幕后英雄王辰院士却低调至极,迄今只接受过三次采访。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王辰院士不愧是医者之仁心。

4、 陈薇

陈薇是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

从部队出来的她,办事就一个字——快!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不顾艰险赴非,以最快速度率先研发出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非典期间,陈薇率领团队不分昼夜投入研发工作,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48小时没合过眼,最终用了100多天时间,研制出可有效抵御SARS病毒攻击的干扰素。

她的这个研发成果,使全国1.4万名医护人员避免了感染,为防治非典立下了大功。

此次肺炎疫情,陈薇团队在两天时间内研制出病毒检测试剂盒,使检测时间大大缩,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近又传来好消息,陈薇团队疫苗研制取得重要成果,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疫苗推向临床应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陈薇就是中国的一把快剑!

5、 黄璐琦

黄璐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作为国内中医界的领军人物,黄璐琦于1月24日临危受命,出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次日,他便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黄璐琦院士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肺炎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后以点带面,逐渐扩大中医药的救治面,使患者受到的损伤降到了最小。

6、张伯礼

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1月27日,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到达武汉,当时形势严峻又复杂,许多患者和非患者混在一起,没有被隔离。

张伯礼提出建议,要根据病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隔离人员普遍使用中药治疗,由中医承包方舱治疗。

一个多月来,他不惧危险,率队深入医院、社区,会诊病患,调查疫情,筹建方舱医院、调制中药处方,推动中医药在救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