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小昊今年已經8歲了,剛上一年級,雖然家裡不是非常富有,但是也算是小康之家。在小昊剛出生的時候,當時還住在鄉下,一家人的生活還算比較艱難,但是後來爸爸的飯店生意做起來了,賺了不少錢,也就把一家人接到城裡去住了。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放假的時候,爸爸和小昊說要帶他去旅行,小昊很開心,但是爸爸和媽媽看起來好像有心事一樣,說話也語重心長的。但是小昊也沒有在意,以為是爸爸媽媽這幾天工作累了的原因,爸媽帶著小昊去了一個類似郊區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個鄉村。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爸爸帶著小昊走了半個小時的山路,但是爸爸的深情很凝重,媽媽也時不時擦眼淚,小昊還以為爸爸媽媽吵架了,自然也不敢說話。最後爸爸在一戶人家前停了下來,但是緊接著對面走過來一個長得和小昊幾乎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是這個人皮膚比較黑,媽媽看到這個"小昊"當場就痛苦起來,爸爸也悄悄地抹淚。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另一個"小昊"旁邊站著的應該是他的奶奶,她抱著另一個"小昊"失聲痛哭,後來她就將這個"小昊"帶到媽媽爸爸面前,爸爸說了一句:我帶你回家。兩個"小昊"面面相覷,都覺得心裡害怕極了。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原來,在小昊剛出生的時候,媽媽生的是雙胞胎,但是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允許,根本養不起兩個孩子,所以爸媽就將哥哥交給其他人家撫養,爸爸也會定時拿一些撫養費給這戶人家。如今,家裡的條件好多了,爸爸媽媽很想念大兒子,又聽說大兒子的養母養父因為意外而離世,如今和奶奶生活,所以就想著接兒子回家。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小昊知道真相之後,看著自己的哥哥很難為情,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老人將哥哥交到爸媽手中,說孩子終於不用受苦了。一路上,兩個孩子都沒有說話,但是弟弟的心裡喜歡哥哥的,但是哥哥似乎不是很開心。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其實,對於家境一般的家庭而言,撫養孩子的成本很高,更別說是兩個。但是這個故事中的爸媽當時就因為生了兩個,為了孩子能生活得更好只能將其中一個讓別人撫養。雖然哥哥回到這個屬於他的家中,但是這麼多年他和親生父母失去的親情卻很難升溫。


如果一個孩子長久沒有父母的陪伴,會受到什麼傷害?

1、 孩子會沒有歸屬感

歸屬感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當一個孩子沒有了歸屬感,他就會沒有安全感,當然親情也會缺失。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娃曾經提出"需要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一共有5個層級,最低級的是生理需求,而歸屬和愛的需求則處於第三層級,最高級別為自我實現的需求。但是如果沒有低層級的滿足,就達不到自實現的需求。

所以,歸屬感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 孩子會陷入自卑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很多沒有父母的孩子在學校會受欺負,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好,而只是因為他沒有父母而已。孩子沒有了親情的灌溉,就會認為自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孩子,從而產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對孩子的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交友,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考慮到這些問題:

1、 經濟能力是否允許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夠撫養孩子,那麼就應該做好計劃,不要讓孩子出生之後和自己受苦。孩子出生之後沒有良好的養育條件和學習條件,對他們而言就是受苦。

2、 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男孩旅遊時遇見“一樣的自己”,媽媽當場痛哭,爸爸:我帶你回家

很多和上班族其實都很忙,如果打算生孩子,兩個人就要商量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帶娃的時間。否則孩缺失了陪伴,對孩子和父母都是極為不利的。

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讓他們感受世界的美好,而不是讓他們來受苦的,所以家長們在生娃之前一定要考慮好諸多的問題,讓孩子在誕生之後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