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作為一名超級影迷,我喜歡收集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A姐說電影


《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納粹送進了集中營,父親為了保護兒子童心不受傷害,在慘無人道的集中裡,父親一邊幹著髒活,一邊跟兒子編織著他們正在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為了把謊言繼續編織下去,卻無情地被納粹殺害了。

影片是1997年12月20日在意大利上映,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其豆瓣評分高達8.7分,這一數據相比其他溫情片要高得多。伴隨口碑的增高,該影片也融化了許多觀影者的內心。

看到對於《美麗人生》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那麼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的是羅伯託貝·尼尼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早在《不法之徒》中,羅伯託·貝尼尼的電影藝術風格就已形成,導演擅長用喜劇的手法記錄痛苦與歡喜

從 1976 年處女座《貝林格,我愛你》開始,完成《約翰尼·斯泰基》、《不法之徒》這早期三部曲,羅伯託貝·尼尼就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真正被世人認知到這位意大利新時代導演的還是 1994 年拍完《頑皮警察》之後,這部電影也標誌著羅伯託貝·尼尼電影喜劇風格的形成。

那麼羅伯託貝·尼尼獨特的電影風格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①羅伯託貝·尼尼早年改編電視劇的經歷,讓他對喜劇表達方式來表達悲劇格外擅長

1971 年羅伯託貝·尼尼來到羅馬,並於次年首度登臺表演獨角戲《喬尼·馬里奧》。在 1976 年,他同朱塞佩·貝爾託盧奇一起將該劇改編成電視節目,在《自由波浪》欄目裡播出。隨後,又同他一起合作編導了電影《貝林格,我愛你》等多部作品。

有些人說,要了解一個導演的電影風格,最好就要去了解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比如,拍攝出《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等等一系列燒腦叫座的神片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大家追溯起他的電影風格時,都會拿他早年的教育說事。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這種反叛、裂痕、突破就是在與傳統的刻板教育較勁。另外,作為一名優秀的工科生,克里斯托弗•諾蘭當然也發揚了這個優點,那就是在他的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他對複雜世界、對物理數學等等做出了碎片化的剖析。

同理,追溯到羅伯託貝·尼尼成名之前的這段改篇電視節目的年月,我們能發現他後期很多影片中的喜劇元素運用都是源於他早年的經歷。

另一方面,早年當魔術師的經歷,也讓他更懂得如何逗笑觀眾,魔術師的職業生涯也為他走上了“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道路奠定了基礎。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②羅伯託貝·尼尼承認自己深受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影響:笑著講悲劇比表演更重要

在拍攝《不法之徒》這部喜劇的過程中,他逐漸喜歡上了卓別林的電影風格。羅伯託貝·尼尼電影裡面的用用喜劇手法表達悲憫的主題的就是源自卓別林電影中含淚式的微笑。

卓別林的影片通常都有這樣的主題:鞭撻不公正不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反抗剝削和壓迫;歌頌底層“小人物”的真,善、美;針砭人性的弱點、警示人生的誤區,因此在觀眾歡笑背後其實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

羅伯託貝·尼尼受到卓別林電影的啟發後,他就開始著力轉型做喜劇導演。

卓別林說:

“所謂幽默,不僅僅是來自只有玩笑性質的痛苦,而是我們在貌似正常的現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現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還增強了我們生存的意義,使頭腦清醒。由於幽默,我們在變化無常的人生中可以較少受到打擊。幽默促進了我們調和的意識,同時讓我們看到,那些誇大了事態嚴重性的話中含荒謬可笑的成分。”

在我看來,羅伯託貝·尼尼正是卓別林在電影中加入喜劇,使電影變得受到觀眾喜歡的啟發,從而在內心深處紮下了一顆做喜劇導演的種子。從此之後,羅伯託貝·尼尼正式踏上喜劇電影的學習與製作之路。對於用幽默來表達痛苦的手法也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種子。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結合《美麗人生》中的一些鏡頭,談談羅伯託貝·尼尼電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關鍵詞可以概述為戰爭、屠殺、納粹等等一些黑暗負面的詞彙,但是整部電影看完我們卻很難生髮出悲傷的情緒,這是由於電影裡面沒有流露出任何的批判與指責。整部電影都是在展示一個用溫柔來對抗侵略者的殘暴這一主題。

在他們那種處境中,我們很難用我們社會的一套是非觀來評判。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他們的選擇都是自然而然的行為。

所以說,羅伯託貝·尼尼的電影中最珍貴的就是,他在電影中向我們展示的戰爭的殘酷以及猶太人對納粹仇恨的處理方式,也就是不帶預設角度的記錄。

在羅伯託貝·尼尼的電影裡,他總能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新鮮的角度,通過黑色幽默側面來描寫人們的痛苦。

比如說,《美麗人生》對戰爭的殘酷卻隻字未提,卻把溫情不動聲色地藏在了細節當中。比如在丈夫圭多、兒子被納粹逮捕送往集中營後,沒有猶太血統的朵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被關在女勞裡。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裡,圭多沒有放棄找尋妻子都拉,他千萬百計地跟妻子報平安。甚至,他為了不讓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戰爭的陰影,他把殘酷的戰爭編造了遊戲的謊言。

通過這些細節情景化再現了悲劇情境營造喜劇效果,沒有大肆渲染戰爭中的殺戮,沒有按傳統的方法處理,而是用寓言的方式寫實。我想這就是羅伯託貝·尼尼電影裡面所展現出來的喜劇式的真實。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再來說個《美麗人生》這部電影中最為感人的羅伯託貝·尼尼的特色,那就是“父子訣別”的場景畫面所傳達的意義。

在電影的最後,父親在納粹準備深夜逃走之時,他把兒子藏在鐵櫃子,並騙兒子這是 1000 分的闖關遊戲,千萬別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然後,他趁亂去女牢找妻子,但是很快他便納粹抓住了。當納粹押著父親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父親慘死。

天亮了,兒子從鐵櫃裡爬出來,站在院子裡,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兒子跟母親團聚 。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美麗人生》看作是一部關於“用溫柔對抗堅硬”的電影,因為羅伯託貝·尼尼導演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作為一名超級影迷,結合我上面分析《美麗人生》的角度,我分享三點真正看懂看透電影的方法: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專業的電影知識,因此我們看電影常常只是記故事,被導演的情緒帶著走。那麼如何能夠看懂電影更深層次的含義呢?

下面就結合我多年觀影經驗,結合《小偷家族》中的情節,談談我對於如何看懂一部電影的看法:

①用整體的目光去了解電影的內涵,就要先了解導演的成長、教育背景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電影的靈魂人物是誰?

我想你肯定要說是演員了。其實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因為電影裡面所有的鏡頭和設計都是根據導演個人的思路和表達來設定的。就像姜文電影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硬漢,這都是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硬漢的形象。

因此,想看的一部電影就要先了解導演的成長、教育背景,當你正真地瞭解了導演整個職業生涯後,那麼你就會用整體的目光去了解這部電影正真要表達的更加深層次的東西,甚至在你看到導演其他作品時,你也會在他整個作品裡面找到相類似的地方。

比如,將《美麗人生》放到羅伯託貝·尼尼其他作品中比較,你就會發現像之前的《不法之徒》、《約翰尼·斯泰基諾》。其中,《約翰尼·斯泰基諾》其實是在為這部影片做準備。因為在《美麗人生》中集合了更多的元素:戰爭、善意的謊言、偉大父愛、死亡等等話題。

②要想跳出電影中設置的情緒,就要明白導演的良苦用心,客觀地評判電影。

看完《美麗人生》,大多數人都會被感動到哭,甚至痛罵納粹的慘無人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會為這部電影哭的稀里嘩啦、氣憤填膺、甚至還會為在戰爭中慘死的人們打抱不平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大家都被電影的情緒牽著走,被故事所營造的氛圍感染著。這就很難跳出電影中設置的情緒,白導演的良苦用心,客觀地評判電影。因此,當我們看完一部電影后,發洩完情緒後,最終我們還要用客觀理性的思維把電影再分析一遍。

比如說,如果你沉湎於《美麗人生》中各個人物的悲慘經歷,你就會被導演設置的悲憫情緒所包裹,你很難跳出電影看到為什麼我們感動要比悲傷多呢?電影中的納粹是那麼地兇殘,那麼不講人道主義,為什麼我們就沒有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戰爭這一主題上呢?

如果你能想到這些問題,你就能理解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這麼做的良苦用心,那就是我在前面講過的:羅伯託貝·尼尼只想呈現用溫柔對不幸這一主題,而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到戰爭殘忍無情的一面。


以《美麗人生》為例,解讀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③用故事角度來分析電影中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所有的電影都離不開故事,而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個個情節發展串聯起來的。這種情節的發展其實是有"模式”的。

比如,很多人物獲得新生、走出困境,往往會淋一場雨,就想《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男主逃出監獄之後,跳進了一條小河;當這個人物要遭遇某種不幸之前,他往往會運氣比較差,遺忘東西或者摔碎東西等等。這些都是設置好情節發展必要的元素之一。

在《美麗人生》中,“父子游戲”就是一個羅伯託貝·尼尼典型的喜劇的元素。是“遊戲”將父愛跟戰爭聯繫起來,從而凸顯出用溫柔對抗戰爭殘酷這一主題。

寫在最後:

想要真正看懂《美麗人生》,我認為就不能僅僅從故事的情節分析。如果只從故事情節分析我們只會看到電影畫面所呈現出來的人性的善惡、人們在戰爭中的掙扎等等,我們看不到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悲傷,看不到為什麼導演要用喜劇的手法來展現戰爭的殘酷無情。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美麗人生》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了電影介紹了真正看懂一部經典影片的方法。@A姐說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