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腫瘤治療中,隨著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患者或其家屬,不願意接受化療治療,確診後聽到要化療會很抗拒,甚至因為要化療而拒絕治療。

因為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病友口中,放化療最明顯的就是副作用,可怕的、明顯的副作用。放化療讓人的身體逐漸虛弱、渾身無力、脫髮,胃口喪失等等,雖然是治療,但彷彿帶來的全是痛苦。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那麼化療除了明顯的副作用之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了嗎?

其實不是的,雖然化療相對其他治療方式老說,副作用可能更明顯,但化療依舊是腫瘤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

那為什麼化療有這樣的副作用,還能作為腫瘤的標準治療方式?

因為有效。

化療主要分為根治性化療、輔助性化療、新輔助化療、姑息性化療等。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需要化療,有的化療效果並不好,所以不推薦使用;有的在術前使用化療,是為了讓腫瘤縮小,便於手術。

有的在術後應用化療,為了殺死手術無法切除或者已經向其他部位轉移的癌細胞;有的則是可以通過化療,達到根治的效果。

可採取根治性化療的有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等。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在化療被剛剛發現和應用時,就是應用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種無法切除、流動在血液中的“癌症”,發作快且進展迅速,曾是無數兒童患者和他們家庭的噩夢。

初代的葉酸拮抗劑氨基喋呤(後出現其衍生物甲氨蝶呤)出現後,能夠殺死血液中過量的白細胞,讓患兒生命有了轉機,雖然剛開始療效並不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對藥物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小患者們開始真正康復,回到家中和學校。

所以我們無法忽略化療在腫瘤治療上的成績。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為什麼放化療會帶來這麼多的副作用呢?

化療藥物多數是細胞毒作用,這些藥物的作用在進入我們身體之後,不僅會作用於癌細胞的身上。它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給我們正常細胞帶來影響,會產生骨髓抑制、肝臟損害、脫髮以及噁心嘔吐等一系列副作用。

因為化療藥物無法將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區分開來,只能“一視同仁”,這樣一來其實就造成了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現象出現。且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只能儘可能的去減少化療所帶來的傷害。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很多患者因為懼怕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從而拒絕使用化療藥物進行治療。這個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只會讓癌細胞繁殖更快,以至於到最後影響到生命安全。

化療至今都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大家不能只關注治療出現的副作用,而是要更加全面的瞭解和評價化療,化療也同樣延長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也相信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化療的副作用也會逐步降低。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放療是局部治療,它既有類似手術摧毀腫瘤組織的作用,又能避免手術帶來的組織缺損、畸形或殘廢等痛苦。

它不用開刀就可對較深部位的腫瘤灶做局部治療,是通過放射線使癌細胞內的核糖核酸長鏈遭受致命性的破壞,最後致其死亡,它對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癌敏感。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然而放療是局部治療,而且它的危害也不遜色,它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白細胞數降低、血小板減少骨髓抑制等,因此得名戰爭中的“原子彈”。放療對患者的弊端具體有一下幾個方面:

(1 )放療對於轉移、擴散患者只能起到姑息性的治療作用,無法根治。

(2)放療只能對瘤體起作用,無法殺死血液、淋巴、骨髓、體液的癌細胞及休眠的癌細胞。

(3 )放療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全身性的功能紊亂與失調,降低人體免疫力。其表現如胃腸道紊亂、腹脹、噁心嘔吐、低燒不退、食慾下降、精神不振、脫髮、皮膚瘙癢、口腔潰瘍等等。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放療與全身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調節作用使放療與免疫聯合治療成為可能,而且在大量臨床前期試驗取得顯著療效,在臨床實踐上主要可以以三種治療方案來實現:

大分割放療+細胞免疫治療方案:主要針對寡轉移腫瘤,目的是利用放療的“原位疫苗”效應最大化射野外聯合治療療效,即活化抗原呈遞細胞(APC)以及解除T細胞抑制信號。

該“原位疫苗”效應具有劑量依賴性和分割模式依賴性,而劑量過大或過小都不足以使腫瘤釋放更多的抗原。總體來講,腫瘤控制及腫瘤特異性T細胞激活隨放療劑量增大而增加。

同時,放療劑量還取決於腫瘤大小和解剖位置,以及危及器官耐受量。給予部分腫瘤放療引起的抗原釋放,可能足以引起原位疫苗效應,且不良反應更小,所以合適劑量的大分割放療更能激活免疫系統。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但是單用大分割放療雖可以出發遠端效應,但療效不盡如人意,只有激活免疫系統後遠端效應的療效才會最大化。

常規分割放化療+細胞免疫治療方案:細胞免疫治療作為放療後的輔助治療存在,目的是為了最大化放療聯合免疫的局部協同作用及細胞免疫治療的全身作用。

2017年ESMO年會上公佈了PACIFIC研究——中期分析即達OS(總生存期)終點,再次證明標準放療後輔助有用細胞免疫治療這一模式的巨大潛力。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放療作為細胞免疫治療的調節劑方案:目的提供聯合治療最大化射野內治療療效。不同於大分割放療引起的原位疫苗,激發遠端效應的作用。

低劑量放療可以重塑腫瘤微環境,將鈍化的免疫微環境重新活化,從而逆轉腫瘤患者對細胞免疫治療的耐藥。

總而言之,細胞免疫治療的出現,給我們對抗腫瘤帶來了全新的思路,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放棄掉放療、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手段,腫瘤治療是需要綜合性的,傳統的治療手段配合細胞免疫治療,真的能給腫瘤患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新希望。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目的探討化療聯合殺傷樹突狀細胞(DC)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38例(化療+過繼細胞免疫治療)與對照組40例(化療)。

採用NP方案聯合DC治療,對照組採用NP方案化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質量、免疫功能。

結果有效率(65.7%)明顯高於對照組(40.0%、P<0.05),TTP為5.3個月、MST為11.9個月(95%CI6.5~15.6個月),對照組TTP為4.6個月、MST為10.4個月(95%CI4.5~12.1個月),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12,P=0.15)。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明顯高於對照組(P<0.05),而兩組毒副作用無明顯差別。結論採用化療聯合DC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較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生存期。

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有三個獨特的優勢:

1、部分療效顯著的患者實現長期無瘤生存或帶瘤生存,這一現象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當中尤為突出,從臨床數據描繪出的生存曲線可看出,不同於化療的生存率隨時間推移持續下降直到0,細胞免疫治療的生存率在5年後(約下降到20%時),隨時間推移這部分患者將持續獲益。

這是處理放化療副作用的“處方單”,醫生詳細解讀其“藥引子”

​2、細胞免疫治療對大部分患者來說無論是近期還是遠期毒副作用均小於放化療(CAR-T早期應用中經常出現CRS,但第三代CAR-T技術以及支持療法和相關理論的日益完善,這一現象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3、細胞免疫療法並不排斥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相反,細胞免疫治療與傳統抗腫瘤療法合理組合往往能起到積極的效果。

治療上,也不要看到化療就直接拒絕,醫生對於患者的治療方案安排,同樣是有目的性的,無論是化療標準治療,還是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治療效果好,對於患者就是好治療。

以上是對癌症綜合治療方向的講解,如果有病友擔心放化療副作用不知道自己是否適用細胞免疫療法?或者對目前自己的病情能不能用細胞免疫療法?等相關腫瘤疑問通過下方“瞭解更多”就可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