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在刘德华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人》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按照现在被公众所认可的说法,皮肤泛黄的中国人似乎按照人种划分属于黄种人。其实,如果是在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那么,为何现在会有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中国人是黄种人呢?以前的中国人是什么肤色,会跟今天的我们有很大的差异吗?

四大人种,含义不同

现代人类是智人种下的唯一一个亚种,智人种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人种,人种的差异主要在于基因,以肤色再划分“人种”的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早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的陵墓出土了一块壁画,壁画当中采用了四种颜色,埃及人为赤色,亚洲人为黄色,南方尼格罗人为黑色,西方和北方为白色。

这样看来,似乎古代中国人已经被认为是黄种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肤色呈黄色与是黄种人的含义并不相同,是两个概念。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关于黄种人的定义为:肤色呈白色或淡黄色,大多数为黑发、少数为棕发。有深棕色或是浅棕色眼珠,只有少数为金发碧眼。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胡须和体毛适中,体味较淡。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

说法改变,别有原因

200多年前,美国学者奇迈可考察结合之前的各类西人旅行报告,对东亚人从来都不是用黄色,而是用白皙、略暗的白色等称呼。可见,200多年前,西方人将中国人定义为白种人。

那么,为什么原本不被认为是黄种人的中国人突然间会成为了专家学者认为的黄种人呢?这是因为,所谓的“科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一书当中,先后将亚洲人的肤色使用拉丁文的fuscus和luridus形容,也就是“浅黄色”的意思。随后,另一位学者布鲁门·巴哈在《自然系统》的基础上,正式对中国人使用了“黄种人”的概念。

这些说法产生的背后,是西方列强对东方人的险恶用心。布鲁门·巴哈在黄种人的概念上,又相继提出了“蒙古人种”,在两个概念的结合下,19世纪时期,就诞生了所谓的“黄祸论”。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曾经席卷欧洲,成了西方所谓“白种人”的噩梦。而几个世纪后再提出的人种论断,被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利用,由此提出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一观点,“黄祸论”就开始在西方社会中流传开来,成了西方列强侵略欺压中国人的一种借口。

黄祸论起,影响东西

“黄祸论”被人为创作出来后,原本没有科学依据的人种划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西方国家的人们以白种人自居,而把亚洲人贬斥为黄种人。

在“白人至上”的奇怪逻辑作用下,西方社会掀起过一阵又一阵的排华浪潮。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宣布“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而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地,也在“黄祸”声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华浪潮。

在西方主导话语权的年代,中国人虽然并没有屈服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的熏陶,也逐渐接受了“黄种人”这一说法。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1972年,理查德·勒沃汀发表了关于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分布比例的文章。此后,在科学界中,以“种族”这一类的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的传统分类法,开始越来越失去其生物学的依据。

当代学术界已有观点批评:以肤色划分人种的方法,既充满种族偏见,又缺乏可信的学理支撑,人们不应该继续使用“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这类概念。

小结

200年前,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富裕强盛的中国还是所谓的“白种人”。而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人的欺压和侵略,应运而生的“黄祸论”被西方殖民者所承认,中国人就成了黄种人。这种脱离科学依据的做法在西方大行其道,让人看到了列强的可憎嘴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