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稳了,心里才踏实

“都是靠国家的政策才有了今天的日子。现在正在节骨眼上,要是政策断了,家里的日子真会过不下去。”贵州省黔西县沙坝村的王德全曾是驻村工作队的重点关照对象。2017年黔西退出国家贫困县。然而,县里摘了帽,王德全家却没脱贫。

  “病了好些年,每年光医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德全的儿子患有尿毒症,两个孙子要上学,生活十分窘迫。即将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去,他担心到时找不到工作,又没了村里政策的帮助,日子反倒比县里摘帽前更难过。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贫困县摘帽了,但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全部贫困。中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是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这意味着:贫困县摘帽后,还有一部分剩余贫困人口需要继续攻坚。而这些经过几年努力,还没有脱贫的老乡,往往都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困难。

  “这跟煮饭一个道理。如果还没开锅就熄火,这饭注定煮不熟。”沙坝村脱贫攻坚大队长穆勇说。为确保贫困户能够依然享受摘帽前的政策,县里明确:相关政策不因搬迁和户籍性质的改变而变化,就学、就业、低保、社保等都有配套保障。以王德全为例,离开村子后,不但可以继续经营自己的山林耕地,村里扶贫产业分红时,他家也能有进账。“政策稳了,心里才踏实。”王德全悬着的心放下了,为迎接新生活做好准备。

  ◎背景

  黔西县作为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2017年末,黔西县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5.36%下降至1.64%,2018年退出贫困县行列。摘帽后,黔西县基本保持了全县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变。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脱贫,实现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全覆盖,保障贫困户子女不因贫辍学、脱贫户不因学返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合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补偿率达90%以上,从根本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千户,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