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對於經常發脾氣、喜歡指責別人的我來說,《非暴力溝通》對我太實用了,現在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非暴力溝通》封面

Marshall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的核心思想是:我們言語上的指責在於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指責並不能達到目的,相反會得到對方排斥的反饋。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改變他人而迎合我們,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非暴力溝通的過程是:觀察-感受如何-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提出請求。

具體來說,觀察的意思是,在清楚認知自身的基礎上、清晰表述觀察的結果。要注意的是我們表述觀察到的結果而不是我們的評論。比如,他玩遊戲玩了5個小時,而不是他根本就不在乎我。

對於經常評論的我們來說,也許比較難分清楚觀察和評論的關係,就算我們分清楚,在現實生活中也很難做到客觀陳述觀察的結果。舉個栗子,“他剛剛無緣無故對我發脾氣。”這句話中有兩個詞說明了這句話是評論而非觀察,一個詞是“無緣無故”,另一個詞是“發脾氣”。我也經常以自己的方式解讀他人的表情,但後來溝通才知道,對方並不是那個意思。所以剛剛那句如果是觀察,表述可以是“他告訴我,他生氣了。”或者是“他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感受即我當下的感受積極的感受如開心、欣慰、幸福,消極的感受如生氣、壓抑、憤怒等。並明確是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我們的需要、期待或價值取向表述地越清楚、具體,他人也越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比如他玩遊戲玩了5個小時,我很失落,因為我覺得他沒有花時間陪我。感受的根源不在於他人的行為,而在於我們自身,在於我們的需求和期待,以及對他行為的看法。對於一個喜歡玩遊戲的人來說,可能對方玩5個小時很正常,對於不喜歡玩遊戲或者覺得沒意義的人來說,就是在浪費時間。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最後提出請求,而不是命令。如果我們過去經常指責別人,那麼我們的請求就容易被當做命令。請求和要求的區別是,如果我們把對方的不順從當做是排斥,那麼請求就易被當做命令。如果我們不探求對方說“不”背後的需求,那麼請求就易被當做命令。要記住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在於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我們要兼顧雙方的需要。我們的請求提出的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模糊不清,別人就難以瞭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大家可以通過以下例子體會請求和命令的差別:

Jack:“我很孤單,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Jenny:“Jack,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找人陪你聊聊,找別人好不好?”

Jack一聲不吭地走開了。

Jenny發現Jack不開心就問他:“你怎麼了?”

Jack:“沒什麼。”

Jenny:“我覺得你好像有心事,說說看。”

Jack:“你知道我孤單極了。你要是真的愛我,今晚就會留下來陪我。”

但如果Jack尊重Jenny的感受和需要,那麼他所表達的願望就是請求而非命令。這時他也許會說:“Jenny你的意思是說你今晚很累了,需要休息?”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上):你真的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