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今天说的是中国的名瓷,青花瓷。青花瓷为什么叫青花瓷呢?青花瓷是个习惯性的叫法,古人认为蓝色就是青色(青于蓝而胜于蓝)。正名:白底蓝花瓷。英文名叫 bule and white porcelain,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再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在青花瓷发明之前,中国陶瓷装饰大部分是以刻、划、印等装饰为主流,而青花瓷则创造性地采用青花釉下彩艺术,“系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纹,而不染以它彩”。

可读懂的青花瓷

它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珍品,最早出现在唐代,元朝走向成熟,明代成为主流,清朝达到顶峰。这种蓝色的颜料,还有上面那些鲜花植物的图案风格,并不都是来自于中国,而是源于伊斯兰文明。蓝白相间的瓷器中也包含着源自于其他文明的元素 。 元朝时的中国陶工还不知道钴的存在,钴蓝在当时被称为回青,这说明它是由当时元朝的回族穆斯林带来的颜料,归功于元朝当时独一无二的开放政策。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青花瓷的蓝色颜料的成分是钴,钴蓝色是一种能够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仍能保持色彩稳定的颜料,只有铁、铜、钴三种元素能够承受制作瓷器时需要超过1300°的高温,用氧化铜制作颜料也不很稳定,钴蓝在烧制时表现出的稳定性,使其迅速被应用到瓷器制作中,钴蓝的出现带来瓷器产业的一场革命,首当其冲的是瓷器由雕刻时代步入到绘制时代,其次,瓷器的制造有了分工,也出现了专业的绘画师。有了钴蓝色以后,中国的陶工们能够蒋图案直接绘制在光泽洁白的瓷器表面上,一旦烧制达到高温(1300°),白色底子上便呈现出美感强烈的设计图案,这样,绘画艺术从此走入了中国发展中。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青花瓷也是伊斯兰文明的遗产,钴蓝通过元朝的穆斯林来到了中国,并制成了青花瓷,随后穆斯林们把瓷器带回了他们的故乡,他们是青花瓷的传播者和消费者,其中伊朗也尝试着制作青花瓷,但并没有成功,他们只能向中国进口瓷器,因为他们缺少制作瓷器所用的上乘瓷土,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景德镇高岭土的原料包括石英、粘土和长石,石英的作用就像是人的骨骼,粘土是血肉,长石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景德镇的高岭土中,这三种成分的比例恰到好处,这样制成的瓷器作品形成大坯薄并且不会破裂,烧制出来的瓷器,非常的洁白。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在青花瓷的形状、图案和花纹方面,伊斯兰文明都对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青花瓷既继承了伊斯兰风格的绘画、形状和花纹,又使用了中国的制造工艺,它们成为了帝王们供奉神灵的祭品。诞生于中国的青花瓷,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留给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这两大文明献给整个世界的伟大成就。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可读懂的青花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