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的“留美幼童”:留学美国后回国,是中国现代化“火种”

曾经,中国在闭门锁国中前行,直到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在容闳倡议,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风云飘荡中的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开启了前往国外学习西方科技、谋求富强的开始,而这批学生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历史上称为留美幼童。

然而,在选拨幼童之初,因为在旧中国普遍认为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当官,才是改变命运和光宗耀祖的正途,而出国留洋有辱门楣之举,会被所有人耻笑,以至于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名额。当初的出国留学,与现在的公派留学不同,留学名额没有那么火热,相互退让,最终只能招收没有身份地位的穷人家的孩子,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出国留洋。

140年前的“留美幼童”:留学美国后回国,是中国现代化“火种”

因此,留学幼童几乎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怀着寂寞、凄凉、悲哀,甚至感觉到无力,但又带着兴奋、好奇、激动的复杂心情来到了异国他乡。

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进入耶鲁大学22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8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3名,进入哈佛大学1名,这些院校都是美国重点名校。当初,这些幼童要是学成回国,将会为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却中途夭折,清政府急忙召回。

140年前的“留美幼童”:留学美国后回国,是中国现代化“火种”

当时,在耶鲁大学读书的22位留学幼童中,也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其中谭耀勋和容揆抗拒清政府的召回,继续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而李恩富和陆永泉虽然被召回,之后又重新回到美国,最终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

在这120名留美幼童中,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幼童之外,执意不归和病故的幼童足足26名,而其余94人在1881年分三批回到了旧中国。可见,许多幼童并未能完成学业,实在是可惜。

不过,尽管如此,留美归国的这一批留美幼童,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火种”,他们回国之后,用所学改变着旧中国,他们分散在了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不仅为旧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和文明,也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带回来了希望,是中国民智开化的开始。

140年前的“留美幼童”:留学美国后回国,是中国现代化“火种”

当然,留美幼童并不容易,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这些幼童之中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有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院校长唐国安,还有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等等。

在留美幼童事件过去100多年以后,虽然那一段历史极为短暂,但是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他们其中有些客死异乡,有人默默支持着中国的变革,还有人回国改变着旧中国,无论是哪一种,这些留美幼童,都值得我们铭记,他们影响了旧中国的走向,是中国人走出去看世界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