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的民間收藏品,藏家現在不想放在網上?

老知青183633304


本人為文玩、古玩、收藏愛好者,同時亦為省收藏協會會員,從事古玩收藏二十餘年。多年來,收藏有瓷器、玉器等各種藏品近百餘件,其中也包括幾件國寶級文物。而級別較高、較為貴重的藏品,亦已經過不少國家級專家的鑑定。另外本人在平時的欣賞、清洗和盤玩過程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

前段時間、本人在頭條和其它謀體上,寫了幾篇心德體會、同時也發了一些照片,供各位藏友共賞。

但文章發出後,個別似懂非懂、不負責任之人,發出了一些並不專業的評論。如與其爭辨、則感覺有損個人之人格,實在無益。此後,則很少再發此類的文章。

另外各位藏友和古玩愛好者、所收藏的高檔次藏品,不少是岀土文物。雖然這些藏品都是從古玩市場、古玩店或藏友之間相互轉讓、交換而來,應該說來路較正。但如嚴格按國家有關文物政策,則很難說符合相關法律要求。

現在的實際狀況是“民不告,官不究”。但一旦有人上告,則結局是什麼?很難預測。

所以現在大多數收藏人士的想法,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出風頭、以免發生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情和結果。


古今文玩鑑賞


你算問對了!前幾年我在QQ上發了一個祖傳的青銅器,特別漂亮,可是不到兩個月,我瀏覽別的網頁發現了鄭州的廠子按照這個造型造出了假器,一模一樣,正在網上兜售。好在我只發了一個正面照,器底和蓋內的銘文他都不知道。因為夏商周的青銅器器型是模製沒有重樣的,是我收藏的是唯一器型,但也嚇出一身冷汗。太厲害了!





2047722019475


收藏、收藏一定要理解“收藏”的含義。重器一定要藏。縱觀歷史榮寶齋清代藏宋微宗的柳葉圖,70年密不示人。清未大收藏家藩祖蔭一生收藏了兩個青銅器和二十把紫砂壺。都是珍寶,也密不示人,1920年左右,民國政府段祺瑞當總理時第一次登門拜訪潘祖蔭,也叫聲潘老爺,求潘老爺拿出一把寶壺去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為國爭光,拿金獎。潘說:是民間傳說他有寶壺,他沒有寶壺。第2次段祺瑞再上門求壺。潘才答應拿壺參賽。當拿到金獎後,民國政府就抱壺調包了,給潘了一把仿壺。潘更高明,拿給民國政府的壺本身就是他和和尚仿的壺。潘祖蔭才是真正的高人,也是大收藏家。以史為鑑,現在真正的有重器的大收藏家並不會把寶物放在網上和大家交流。也不加入收藏家協會,主要和志同道合頂級收藏家交流。也只拿出普通收藏品和大家交流、交流。發幾張我的收藏品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中清早期黃花梨卡金絲“俞順之老店”銘文字號大算盤是故宮專家鑑定過的,曾在中央2臺電視播放過3次。在《今日頭條》我的平臺中寫有怎麼收藏算盤的經歷。











三月三房偉


這個問題得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首先,從藏家的角度來分析。這又得分兩點來說。其一,藏家財力宏厚,走的是高端路線,入手的都是頂級藏品,他們根本沒打算在自己手中變現,這類人非富即貴,像李連杰,馬雲,王健林等,你還奢望能在網上目睹他們的私藏?其二,那種以藏養藏的藏家。這類藏家往往經營數載甚至數十載,有著自己獨有的人脈和關係網,有自已專門的出貨聚道,因此他們不屑同時也沒必要去網上曬自己的藏品。

其次,從網友角度來分析!現在都5G時代了,上個網實在太容易了。只要有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上網!而收藏又是個小眾領域,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而網友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這樣,勢必對同一件藏品褒貶不一,真正的藏家根本不屑與網友去爭辯,為了討個清淨,也就乾脆不把自己的藏品放在網上。



最後,從藏品的角度來分析。藏品五花八門,藏品的出處也各有聚道。民間那種留傳有序的藏品少之又少,而國家法律又在那擺著,這樣,尤其那些好的又說不清出處的藏品藏家也就更不願公之於眾了。以上拙見,僅供參考,同意的就順便點贊加關注唄!謝謝您的賞閱!


封小彬


好東西誰也不想放在網上賣,第一真假沒有人認可,沒有保證,第二大多數人是到網上找便宜貨,第三在網上高價東西沒有人敢買,只有白交費,只少幾百元,浪費時間,還有被防制危險。本人是有體會早在九年前把大請金幣登在博寶網上,博寶網通知我圖片被徵用,不到半年網上出現了防制大清金幣,我看到後立刻停止與博寶網連糸。新防品稜角分明雲紋制錯了,還有拍賣公司成功成交紀錄可笑之極,專家也在騙。所以不可放到網上賣。



C P-진붕 


高手在民間,好的收藏品民間也有好多,那麼為什麼好的民間收藏品藏家不願放在網上呢?

這幾年網絡非常發達,網絡電商發展的如火如荼,某寶平臺雙十一一個小時的營業額超過一千多億,這是什麼概念?

那麼網上銷售這麼火爆,藏家為什麼不願放在網上呢?我個人認為,

藏品是特殊的商品,裡面有真有假,魚目混雜,全靠眼力,如放在網上,明明是真品,由於對方只看到照片,看不到實物,往往對藏品藏家提出許多苛刻條件,影響人的心情。

有的放在網上無人問津。

總之一句話,放到網上不容易出手,所以好多藏家不願放到網上。

朋友們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滿意,我是博古文化收藏歡迎留言,評論。


博古文化收藏


可能他是那些大拍賣行的常年客戶,出貨渠道就是在大拍賣行上拍,可以拍出高價,而放在網上是賣不出高價的,降價了身份,或者他現在不缺錢,想留給下一代。我這個(元人拋馬圈)元青花瓷盤被中央電視臺專家,北京首都博物館長張寧鑑定為真品,有他的簽名證書。











乾隆田黃


說的對,我一直不想發出來,可是歷史證據在我手,關係重大不能不發,無萬不得以真的不想發出來。它是中國歷史四大名玉,唐三彩,也就是玉中翡翠,紅色叫翡,綠色叫翠而得名翡翠。







黃蘭花918


祖傳的大家給看看





滄海一粟xj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

因為我就屬於閣下提出問題來的那一種人,但我不是收藏家。

收藏愛好通常兩個極端,一是喜歡炫耀,我們尊稱為張揚的那種性格外向人。得一心儀的藏品,弄一壺香酒,請一些朋友坐坐,談論如何。

還有一種人,封閉自己,得到一件喜歡的收藏,一個人細細品味。能夠獨樂樂為何其樂樂?哈哈哈,這是我們內向人的弊端。

很多年前,我有個朋友叫胡祖彥,中國鑑定界挺出名的一個鑑定師的得意門徒。我們兩個挺好的,他告訴我最好不要上傳網上,說憑著看一眼景德鎮現在沒有人可以做到複製,但放網上,你還沒考慮好怎麼運作,可能就有大部分出現在全國古玩市場。所以我一直都是珍藏!!!

說的這麼神秘,可以揭開謎底到底是什麼藏品了。那只是三塊大明嘉靖年間的碗底,但我卻想著湊齊八駿圖,不是吹,十年了我很多玩瓷器,瓷片的群,一個類似的都沒見到過,奇怪吧,也可能人家也不拿出來大家欣賞。

但終於會有一天,讓大家看到。

我那三匹馬分別是“臥馬回頭”“馬放南山”“足衣足食”剩下的,,,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看一眼。此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