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導讀:

這世界上總有兩種極端的人:一種人叫悲觀者,疫情發生以來,他們惶惶不可終日,病毒未到,先被內心的恐懼嚇倒;另一種人叫樂觀者,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前幾天就跟我說過這樣的話:“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會那麼倒黴的,什麼非典、新冠的,都不會找上我,放心好了,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

這兩種極端的人,其實都是帶著情緒去看世界的人,他們通常都不愛學習,更不會深入思考,很少能夠站在事實和數據的基礎之上去理性地看待事情。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事實: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前一陣兒我寫過這本書的拆書稿,收穫甚豐,印象很深。

我之所以介紹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裡提到一個跟當下我們所面臨的的疫情有關的真實案例,是這本書的作者所經歷的真實故事。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01.市長問漢斯醫生:“到底是不是傳染病?要不要封路以免疫情擴散?”

作者漢斯·羅斯林生前是一名國際衛生學教授,專攻統計學和醫學,他曾先後擔任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其他援助機構的顧問,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漢斯在《事實》這本書中講了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歷,他曾經到一個叫納卡拉的城市裡去工作,當地發生了一種集體性的病症,很多人都是相同的症狀,他當時懷疑這個病可能是傳染病。

當地的那個市長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就追問漢斯:“怎麼辦?要不要封路?以免疫情擴散。”漢斯當時其實也不確定這種病到底是不是傳染病,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他就急中生亂,對市長說:那就封路吧。

令漢斯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決定,導致了第二天河裡淹死了好多婦女和小孩。怎麼回事呢?這些婦女要去另外的現場集市裡去賣掉她們的農產品,因為她們是窮人,每天都要靠這些賣農產品的收入來生活的。

但是路被封了,公共交通也停運了,她們就偷偷地跑到河邊準備坐船去。結果那天風很大,船被打翻了,導致船上的那些婦女和小孩都被淹死了。

當漢斯聽說這些婦女是因為著急出城、迫不得已選擇坐船出城才造成這樣的不幸,他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責,而且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那種病並不是傳染病,只是集體性的食物中毒。

這段經歷漢斯在寫這本書之前從來沒對任何人講過,因為他一直把這件事作為一個警示和教訓,在他此後做醫生的幾十年裡,他不再只是低頭給患者看病,而是開始把疾病、患者和整個社會、環境、人文等等各方面相結合起來去看。

我想,瞭解了漢斯的這番故事後,你也會有所頓悟和思考,就是關於武漢到底是不是反應遲鈍的說法是不是基於對事實的調查?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我們不太可能瞭解到很多內幕,當初醫生們到底是怎麼診斷的,官方又是怎麼考慮的,我們不可能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用理性的思維去推斷分析,而不應該被或樂觀或悲觀的情緒去主導自己的判斷和看法。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02. 疫情之下,為何會冒出各種“荒唐事”?

最近的疫情,讓全中國人恐慌,沉重。

先前網絡上有一種聲討武漢的聲音,很多人都在抱怨,說武漢行動太遲了,才造成這樣的局面。

當武漢封城後,又有了各種逃離武漢的故事,或者隱瞞武漢或湖北接觸史的故事,還有被困在高速上回不了家的辛酸故事,等等。這種種人間悲喜劇,調動著無數網友的情緒,說什麼的都有,七嘴八舌。

這些天來,我也一直在關注各種故事和各地方的疫情,總之,最近全國各地都出了很多“新鮮事”,比如:13歲少年不聽勸阻故意破壞關卡,還說出“我爸是縣委的”這種話;另一廂又出現一位女院長說死說活就是不要帶口罩的任性行為,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說白了,每個人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是被自己身體裡的情緒所指使的,或者說,每個人的三觀也都是帶著情緒標籤的。

你所看到的和你所以為的,不一定都是事實本身;你所做出的行為,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是理性正確的。

譬如,不願意戴口罩的女士,或許是出於盲目樂觀,又或許是出於不便說明的個人原因,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不喜歡被別人指使。畢竟有點權利的人,平時都習慣了指使別人,現在要被一個平時都不會抬眼看一眼的人來擺佈,心裡不舒服是自然的。

又如:那個不聽話的13歲少年,不過是一個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子,青春期的男孩,不都是性情像獅子一樣羈傲不遜,正處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段嗎?哪個青春少年不惹點事兒呢?放在平時毫不稀奇,放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就顯得尤其出格。

其實,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種觀點支持,偏激的言行背後肯定有一種偏激的世界觀,所以才導致他們做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事情。

很多旁觀者都會對這些不配合疫情防控的人進行上綱上線的批評,在我看來,

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對別人的過度指責上,不如先把自己焦慮又偏激的情緒平復一下,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做到有效防控。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03.多看真實的一手數據,少看未經證實的各種評說

很多網友說,最近每天睡醒後第一件事就是看今日頭條裡更新的疫情報告,官方的數據是很重要的數據,我們當然要關注。與此同時,來自疫區一線和民間的各種真實的聲音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總結而言:官方數據是綜合數據,是一種宏觀數據;而一線和民眾的聲音雖然不能稱之為數據,但也是事實,可稱之為組成大數據的細節要素。

有一位山東的朋友跟我聊天,說聊城振華超市的那個傳染鏈因為某個人的自私而導致繼續擴散,這位朋友對那位“自私”的傳播者表現出極厭惡的情緒,我沒有安慰他,也沒有跟他一起罵那個人“自私”。

因為我並不清楚事實真相,我只是感受到了他的情緒化認知。今天,我希望我這篇文章能夠對他有所幫助。

在我要介紹的《事實: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這本書裡,作者漢斯·羅斯林為我們總結了十種很容易引起人們情緒化看待世界的“本能性思維”,它們分別是:①一分為二、②負面思維、③直線思維、④恐懼本能、⑤規模錯覺、⑥以偏概全、⑦命中註定、⑧單一視角、⑨歸咎他人、⑩情急生亂。

這十種本能性思維方式常常會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從而導致我們的世界觀(亦或“三觀”)出現偏差。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在這次疫情中,普通大眾所表現出來的最明顯的本能思維反應就是“恐懼本能”。從比例上說,恐懼本身比病毒的危害性更為廣泛,“面對病毒,人人自危”——這個說法一點不誇張。

探究起來,恐懼的產生往往源於人對危險的無知。正因為我們對病毒的不瞭解,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不知道誰帶著病毒,所以我們只剩下恐懼。

在一切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只有恐懼本能可以保護我們,我們不敢出門,就是恐懼本能所帶來的一種積極行為。

但是,恐懼本能也有副作用,過於強烈並持久的恐懼感,讓很多人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出了焦躁、抑鬱的情緒,很多人在網絡上抱怨指責,甚至表現出悲觀厭世的心態。

其實,建議大家多看一些真實的數據和報道,少看那些不實的宣傳和評論,然後靜下來心來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判斷我們所處的現狀,你就不會感到那麼地茫然和無助了。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04. 甩開本能性思維的控制,才能擺脫所謂的“命中註定”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消息靈通的年輕人普遍反映迅速,及時做起了防護,但是家裡的老人因為思想固化,遲遲不肯配合。

頭條裡就有很多這樣的段子,比如:在疫情剛開始拉響警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屑一顧,要麼出門不戴口罩,要麼照常串門、打麻將,很多年輕人吐槽自己家的老人不聽勸,常用一副過來人的語氣說:“人的壽命天註定,該著你得(病),你帶上口罩也沒用,不該你得(病),你戴口罩更是沒用。總之,一切命中註定!”

可以說,有這種“命中註定”本能思維的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水平其實是很幼稚的,這些人對知識和科學沒有敬畏之心,因為他們本來也不愛學習和思考。

特別是老年人,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有限,應該說是沒有學習和思考的條件,疫情剛來的時候,他們只是從年輕人們那裡聽說有一種肺炎可以人傳人,卻對其詳情一無所知,所以他們難免會停留在固有的思維認知中,一時無法做到重視。

疫情發展到現在,我們應該很清楚地發現,大部分染上病毒的重症患者以及死亡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很難說,這不是“命中註定”這種本能思維給他們帶來的慘痛後果。很多老年人已經發燒咳嗽了,還在撐著,甚至隱瞞病情,繼續抱著僥倖心理,這樣的“命中註定”思維,真的應該擯棄!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應該擯棄“命中註定”的本能思維

,就如某些國家,總覺得自己永遠是世界老大,這種想法非常幼稚。

最近,日本有一篇分析文章,說中國借武漢疫情,展現了舉國的緊急動員機制,向全世界展示了可以與美國並肩的戰爭動員能力。

一個星期就建起一座上千床位的高等級戰爭醫院,數億人的瞬間移動管制……中國在這場疫情突擊戰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日本用戰爭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對此次疫情的防控,可謂分析得十分到位。可以預見,待疫情結束後,全世界還將看到一個全國上下工作熱情空前高漲、經濟也將快速反彈的中國。

每一種本能思維都是一道障礙。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如果不能甩開“本能性思維”的控制,只會限制自己的視野,縮小自己的格局,影響自己的發展。

如果我們能多學一些知識,敬畏自然與科學,就不會有那麼多無知的人去吃野生動物;

如果我們多掌握一些數據,理性客觀地看待疫情,就不會盲目地恐懼或聽天由命;

如果我們都能站在數據上思考和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就不會被偏見和情緒化帶壞我們的世界觀。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05.數據證明,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得更好

最後,我想簡單而正式地介紹一下《事實: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這本書不僅用數據證明世界正在變好,還總結出誤導認知的10種思維本能。這10種本能有的影響了我們的認知框架,有的讓感性衝動綁架了理性思考。

大多數人之所以把世界想象得很糟,是因為受到了思維本能的誤導,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會用數據做決策,克服思維本能的侷限。

就如很多人看到2月12日新增病例一萬多的數字後,瞬間感到很恐慌,但是仔細分析背後的原因就可以知道,其實是因為湖北特別是武漢的醫療資源各項工作都全面到位了,把之前該確診卻沒能及時確診的患者全部確診了,所以一個突增的數字並不代表事情在惡化,反而說明我們的抗疫工作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疫情發生以來,宅在家裡的日子即便不惶恐,也讓很多人甚感無聊,不如讀幾本好書來充實內心吧。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事實》這本書去消除無知與迷茫,以理性去恢復內心的平靜,願在這場令人揪心的疫情中,我們都能夠安然度過。

《事實》:我們的世界很糟糕?用數據思考,拋棄情緒化的世界觀

依我看,《事實》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關於如何看世界的方法論。讀這本書時,你可能會百感交集,既有獲得知識的欣喜感,又有被作者的那些親身經歷和醫者仁心所感動的片刻。

總之,讀完《事實》這本書以後,你會很有收穫,會更新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並願意將自己學到的新思維、新知識分享出去。

那麼,對於這次疫情,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是實事求是地看,還是帶著情緒去看的呢?你也可以說說你在疫情防控中的經歷和感受,給我留言哦!

-end-


備註:

1、本文作者高樊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轉載請告知作者並註明原作者和出處!

2、本文為今日頭條 徵文活動參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