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生氣不委屈:面對7個尷尬場面,這樣說就對了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女人在婚前婚後,面對除夕夜的心情必然大不相同。面對婆媳、親戚相處的各種尷尬處境,怎麼應對才不會委屈自己,還能顯得大方不失禮?身為男人,怎麼說才不會觸發地雷,造成自己裡外不是人?

過年不生氣不委屈:面對7個尷尬場面,這樣說就對了

圖源:Shutterstock

過年和氣生財,親子天下專訪兩位專家:臺北中崙諮商中心實習諮商心理師吳孔琪、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針對7個過年尷尬場景提出解方,讓我們不生氣歡欣迎接金鼠年。

場景一:過年從早到晚忙的都是婆媽、媳婦,難道不能交換一下嗎?

吳孔琪心理師分享,他過去的研究中,女性在過年期間感受到的這種不公平,其實源自於原生家庭,並非走入婚姻後才發生。

回想自己原生家庭是否也有類似的場景?唯有從原生家庭的負面感受中讓自己解套,才能進一步面對夫家的分工問題。

除夕夜是華人傳統文化的一部份,自古傳承著各別角色應擔負的責任,傳統上:爺爺與爸爸負責貼春聯、祭拜祖先、在客廳招呼親友,而奶奶與媽媽則負責進廚房準備年菜、貢品。久而久之,這樣的角色分工就變成了傳統。

但現今多是雙薪家庭,夫妻都要上班,到了過年過節,好不容易可以放假休息,卻得比平常早起做年菜,的確會讓人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對此,廖清碧認為坦承溝通為上策,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他預期自己能夠負責哪些工作;又期待另一半可以分擔哪些工作,再從中找出彼此都可接受的平衡點。

勇於開口,就算因此會被討厭也總比自己壓抑著情緒,做得氣噗噗地過年來得好喔!


場景二:覺得自己算不上是好媳婦,準備年夜飯時,能幫忙做什麼?

吳孔琪談到,有時女生只是被自己認知的「好媳婦」緊箍咒綁住了,認為自己應該做到哪些事,但事實上自己根本做不到,就覺得自己很失敗,但其實旁人根本沒有這麼想。

許多新時代婆婆已不若以往古板,她們能理解雙薪家庭已少有人能夠煮出一桌大菜,對媳婦就不會太過於苛求,因此面對年夜飯這個繁複的工程,身為媳婦的妳,就看現場情況隨機應變,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吧!

廖清碧建議在過年前,可先詢問婆婆年夜飯要準備什麼料理,衡量自己可以幫忙事先準備哪些備料;當天請婆婆下廚,媳婦當副手,幫忙洗菜、切菜、擺盤;此外,過年前也先跟另一半溝通好,飯後由大家一起收拾廚房、洗碗盤,只要想到不是自己一個人洗洗刷刷,心情就會跟著放鬆起來。

吳孔琪笑說,既然除夕夜是文化的一部份,就由長輩當主角也無妨,晚輩只要負責扮演好配角角色,當廚房助手、陪長輩聊聊天,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好媳婦包袱。


場景三:漫漫除夕夜,如何與長輩們打破沉默,開啟話題?

廖清碧建議,無關緊要的話題常可成為好的話題開端,譬如:「這盆花好美,爸爸您是怎麼種的?」、「這道菜真好吃,媽媽您是怎麼煮的?」、「叔叔,您在哪裡找到這麼漂亮的古墨山水畫?」

以這類生活問題作為話題開端,一來就算你得不到真正解答,也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二來還可暗藏誇獎長輩之意涵,通常長輩會樂於打開話匣子,這時媳婦只要聽,再從中延伸其他話題即可。

其中與長輩談天的話題最忌諱說長道短,即使是長輩先說人是非,也切忌跟著嚼舌根,有時長輩只是想找人說說這個人、這件事,未必期待晚輩給予評論,若你給了評論,或幫著強出頭,反倒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小孩的日常也可以是個話題,但要挑選有趣的事來談,也就是說說笑笑就可過去的事,假設這當中還牽扯到教養觀念,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和磨擦

有時我們會忍不住數落先生不幫忙,但這必須拿捏好分寸,畢竟被你說的人就算有千百個不是,也是公婆辛苦養大的寶貝兒子,聽在他們耳裡可能會誤以為媳婦在指責他們沒教好小孩,很容易弄巧成拙。


場景四:家人都在看電視,只有我洗碗整理廚房,心裡滿不是滋味!

吳孔琪提醒,除夕夜的最大意義是團圓,先想想一年之中,家族成員之間聚會機會是多是少,如果聚會機會少,通常就會降低我們內心計較的念頭,況且現代婦女擁有知識與能力,生命價值應該源自自我肯定,假若無法從夫家獲得,不如就保持一定的禮貌孝親距離,別讓他們來肯定你,或讓他們來影響妳的心情。

至於年節分工,廖清碧建議可把除夕夜當成一件項目管理工作,過年前先讓長輩列出必須完成的事項,再請每組小家庭都必須各自畫押負責項目,雖然還是可能發生能者多勞情況,但只要不把所有責任都攬在妳一人身上時,就不會那麼難過,較能處之泰然。


場景五:傳宗接代這件事,讓人倍感壓力,被問起時該怎麼答?

吳孔琪直言,面對這個問題,只要我們心理素質夠強大,就比較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壓力,而強大心理素質的能量,是來自於與另一半的良善事前溝通。

要不要生小孩?何時生小孩?當夫妻有彼此認同的共識,有一致的對外說法時,媳婦通常就比較能夠勇敢面對長輩的詢問,最怕這些問題在小家庭中本來就是不能說的,一旦搬上大家庭場景,長輩就很容易觸動爆炸點。

面對長輩過度詢問也未必要完全真實響應,可試想長輩在意點為何,再從中擬出適切響應,或者夫妻說好由先生負責回答。

說法有千百種,包括「我們現在經濟基礎還不夠穩固,等過一陣子再試試。」當這句話是由兒子口中說出來,母親就會不忍再多給壓力,話題就可以暫時止住。


場景六:長輩一直喂孩子吃零食、逼孩子打招呼,怎麼辦?

廖清碧認為,盛情難卻是人之常情,在年節期間若過度展現母親權威,有時難免形成尷尬局面,面對這類難題,建議採取迂迴方式閃避,不必在過年期間硬碰硬。

譬如事先幫孩子準備一個隨身袋子,事前跟孩子叮嚀,每當有人拿糖果給小孩時,可以把糖果裝進袋子裡,之後讓孩子假裝自己是聖誕老公公,把糖果派送給其他長輩。一方面長輩會覺得好歡喜,也可以避免孩子吃太多糖果。

有時候,長輩只是想藉由這種方式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並不是真要孩子吃這麼多零食,瞭解這層意義,媽媽就比較不會因為過於緊張,而造成尷尬局面。

此外,面對小孩不肯打招呼情況,硬逼小孩只會讓場面更僵,媽媽可以適時幫孩子說:「這是叔公,他等一下熟了就會叫了。」這種婉轉閃避、不逼小孩的話述,可以化解暫時窘境,長輩也不會過於逼人。


過年不生氣不委屈:面對7個尷尬場面,這樣說就對了

圖源:Shutterstock

場景七:夾在老婆和母親之間,怎麼說都得罪人,該怎麼辦?

身為丈夫也是兒子的你,覺得自己左右為難。但兩位專家指出,雖然你是媽媽的兒子,也是妻子的先生,在不同角色本就應該有不同作為,而這兩個女人對你說的這些話語,常常只是想得到你的理解,並非故意要引起戰爭,也不是故意要讓你為難。

說錯話的確就會觸發地雷,造成自己裡外不是人。然而,事情也沒那麼難,只要真誠的一句「我懂你的意思,我也覺得你真辛苦。」會比你告訴她:「你忍耐一下會怎麼。」更容易讓這兩個女人得到安慰,只要被理解,女人之間的戰火就不會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