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建設公共網絡的十個理由[6]


——讓每個人老了,都能獲得一份穩定的退休金

1、問題,誰來給我們養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共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已經嚴重超標。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不光老齡人口數量超兩億排名世界第一,人口老齡化速度也是第一!

257:建設公共網絡的十個理由[6]


在傳統的框架下,養老金結構性不足,必然長期困擾70後、80後、90後和00後。

“寅吃卯糧”、“養老金虧空”等問題已經有很多人進行多角度探討,在此不再展開。有興趣問度娘。

傳統養老框架的最大問題:養老成本要大家用千辛萬苦賺來的錢買單

2、公共網絡可以提供一種全新的框架

257:建設公共網絡的十個理由[6]


如上圖,大家可以通過公共網絡發行提貨權,直接注入養老基金。

適齡老人從這個基金領取退休金,用於消費,消費會很自然的轉化為大家的訂單和收入。

這就擺脫了傳統金融框架,未退休人員與退休人員之間的固有矛盾,使退休老人的消費變為未退休勞動者的收入與訂單。

在這個框架下,每個人都會希望適齡老人可以獲得更多退休金。

原因

I、自己也會老,別人拿的多,意味著自己未來也會拿的多。

II、發行出來的提貨權並不需要自己買單。自己父母獲得越多,自己現在的壓力越輕。

III、自己未來獲得的越多,自己孩子未來的壓力越輕。

IV、老人獲得越多,消費能力越強,自己現在獲得的訂單和收入越多,賺錢越容易。

V、新機制會把每個家庭三代人的壓力全部轉嫁到公共網絡和機器之上。

3、創建公共網絡的路徑

257:建設公共網絡的十個理由[6]


政府取信於民。

金融系統的信譽源自公眾存款。

全民通過分享,創建公共網絡,政府會自然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

金融機構自然會參與創新,分享新金融的蛋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