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無論是逛實體店還是網絡購物,我們時常陷入選擇困難症。哪怕僅僅是購買一把sus304鍋鏟,也會挑挑揀揀好幾個式樣、好多家店。特別是網絡購物,還會不斷比對產品的評價。經過千辛萬苦的選擇後,可能會買回來,也可能根本不會。

我們的每一天都充滿選擇,每一個選擇就是一個決定。

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要求每個決定都是最完美的,相反,做事只求達標、差不多就行的人只要找到行得通的決策就會終結決策程序。

斯蒂芬·P·羅賓斯,是《做出好決定》一書的作者。斯蒂芬·P·羅賓斯是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榮譽教授,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他的著作被譯為20種語言,並在全球數千所大學和學院作為教科書使用。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一、輸在運氣上or決定上?

決定涉及的範圍很廣。它既包括結婚生子等重大決定,還包括在商店(實體或網上)挑選鍋碗瓢盆等日常選擇。

大多數人認為,在商店挑選日常用品小事而已,不能算決定。只有那些上大學、結婚生子、工作、買房子等等才能算人生中的重大決策。

但是,我們每天所做的幾十個簡單的決定也可以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改變我們的生活。

現在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肆掠之時,舉國上下被嚴格防控。工廠無法復工,學生無法上學。在此之際,各大中小學都在進行網絡線上教學。線上學習,雖然不是一個新事物,可是,對於全日制大中小學的學生來說,畢竟很少參與這種學習模式。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在沒有老師面對面監督的情況下,學習品質好的同學,可以不需要家長的督促就能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品質差,熱心電子遊戲勝過學習的同學,可能即使有家長監督,也未必能完成學習任務。

自我管控能力稍差的同學,他每天無法按時起床,按時聽課,按時作業。在別人開始學習時他選擇了繼續矇頭大睡,別人聽課、完成作業時他選擇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尤其是畢業班的同學,待到今年中考或者高考時,如若考得不怎麼樣,他會張口就說:“唉,我運氣怎麼這麼不好!”

他這是輸在了運氣上嗎?根本就是輸在了自己的決定上啦!

一些看上去很小的決定,譬如幾點起床,或者什麼時候出發去見朋友,如果做得不好,久而久之,會導致你丟掉謀生的工作或者被朋友疏遠。

在好些情況下,所謂“輸在了運氣上”的人不過是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抉擇:因為覺得自己不會上癮而吸毒;做一些很弱智的投資;輟學;無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認為酒後駕車不算什麼問題……所有這些,無論大小,都是將自己的人生輕而易舉地交給了命運。

所以,斯蒂芬·P·羅賓斯告訴你:

第一,我們常常說的運氣其實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抉擇;

第二,在大多數情況下,你生活的質量取決於你決策的質量。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二、你是完美主義者or差不多先生?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你可能會答國家領導人,或者體育明星、娛樂明星等。胡適先生在1919年就為此人立了傳——《差不多先生傳》。他通過這篇雜文寓言諷刺了當時中國社會那些處事不認真的人。

做事認真肯定是一個人必備的處事態度。

只是,中國至今不缺少差不多先生,也不缺少完美主義者。

同事的侄女已經三十有五,卻至今沒有結婚成家的打算。問她幹嘛不快點成個家,你猜她怎麼說?她說,配得上我的男人還沒出生呢!她本人碩博連讀,在深圳有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薪資待遇以年薪計算,已經買房買車。雖然別人給介紹過不少男孩,都不能入她的法眼,或許她就此孤獨終老一生。

購物就像談戀愛,選項夠多時,總想擁有那個最好的,這即是完美主義者的表現。 其實,當我們千挑萬選買回家之後,大多數時候會發現,產品或許還不錯。購買商品,如果好就留下,不好就退回(特別是網絡購物),差不多就好,糾結那麼多其實沒多大必要。

在處事與處世方面,儘管選一個差不多就行的決定像是敷衍了事、逃避責任,但這更有可能讓人達到最大的滿足。總是尋求最優方案,不僅讓你身心俱疲,還可能增加你後悔沒有選擇其他方案的概率。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三、過度自信:大多數人災難性的根源

美國幽默作家喬西·比靈斯說:“造成麻煩的,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知道的事並非我們想的那樣。”

2019年12月,武漢市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可是當時官方闢謠,說此病毒不會人傳人,結果導致封城、封村、封路,確診病例七萬多、死亡達兩千的後果。

這就是過度自信產生的惡果。

過度自信就是自負。

股市中,過於自信會導致投資者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國時期,在街亭之戰中,馬謖自薦去守街亭,並立下軍令狀,如果街亭失守甘願被斬首。當馬謖到達街亭、觀察地形後,並不依照諸葛亮的吩咐,也聽不進副將王平的勸告,執意紮營于山上,導致街亭失守,蜀國北伐失敗。

在判斷和決策中,沒有任何問題會比過度自信更為普遍和更具災難性。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我們為什麼會有過度自信的傾向呢?

第一是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相對於別人,我們對於自己有盲目的樂觀態度,看待問題和未來也不切實際。

第二,我們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隨機事件。

我們想要相信自己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我們在決策過程中的強烈自信強化了這一點。

第三,我們的能力有限,不能想到事情發展的所有可能路徑。

第四,我們傾向於尋找信息來鞏固自己對已經相信的事物的信任。

我們在尋找解決方案時都會有一個最初的偏好。我們會尋找各種信息來支撐這個偏好,而不去尋找其他相對立的信息。

第五,我們不善於客觀地評估過去的決定。

我們總是通過記住成功、忘記失敗,有選擇地評估自己過去的決定。這種行為方式強化了我們認為自己善於預測未來的信念。

解決過度自信的決策技巧有三:

1、認識到你有過度自信的傾向;

2、在考慮超出你專業範圍的事情時,注意你有可能出現過度自信;

3、尋找你的預測或是答案可能出錯的原因。


《做出好決定》:完美主義or差不多先生?美好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四、槍斃你身體裡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種推遲做事情的傾向。脆弱的自尊、害怕犯錯、或許追求完美、渴望獲得控制權、缺乏動力、組織能力差以及經常覺得時間充裕等因素,都會引發拖延症。

珍珠港事件中,其實日本是要遞交宣戰書後立即襲擊珍珠港,打一個時間差,結果拖延在外交部門上,導致不宣而戰,失去了道德制高點。

許許多多的人因為拖延而貽誤病情。我最喜愛的香港歌星梅豔芳,年僅四十即身患宮頸癌去世。宮頸癌並非不治之症,倘若她能夠在身體不適之時不拖延,早點去醫院診治,或許她能留下更多優美的歌聲。

那麼,拖延症是否是個不治之症呢?答案是:否!可以採取兩個措施,克服拖延症:

①對於一些小決定,你可以告訴自己“不用著急,只是一個決定而已”。

②在做重大決定時,可以嘗試為自己設置一些限制、創建自動的“行動”策略和預先的承諾。


《做出好決定》一書的目的並不意味著幫你做決定,其目的是告訴你建構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方法。它更關注你做出最終決定的過程。

在本書裡,我們可以學到理性決策的6個標準步驟:

第一步,識別和確定問題;

第二步,確認決策標準;

第三步,評估標準;

第四步,制訂備選方案;

第五步,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第六步,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在《做出好決定》中,斯蒂芬·P·羅賓斯還為讀者給出了高效決策的12條建議:

  • 沒有目標就沒有有效決策
  • 有時,什麼都不做是最好的選擇
  • 選擇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 當下的決定將嚴重限制未來的決定
  • 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麼幾個
  • 高效的決策者知道適可而止
  • 給自己的選項不要超過六個
  • 糾結於過去的決定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 成功人士懂得冒險
  • 是人就會犯錯
  • 經驗可以改進策略,但是……
  • 你所屬的文化決定了你的決策風格

人生充滿無限可能,如何讓每一種可能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無疑,閱讀斯蒂芬·P·羅賓斯的《做出好決定》會對你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