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沒多少,就2000,咋了?”

結婚後,夫妻間的收入與財產是否需要報備給長輩,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做法。但至少,對那些住著父母買的房子、用著父母買的車子的年輕夫妻來說,自己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安排,還是需要對長輩知會一聲的,這算是最基本的尊重。

小蘇的生活便是如此,她與丈夫的婚房是公公婆婆籌錢買的,所以她與丈夫在結婚後的大小事宜,都會時不時向住在同一小區的公公婆婆彙報。

“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沒多少,就2000,咋了?”

原本,這樣的小事倒也沒什麼,她與丈夫也好,公公婆婆也罷,大家關心家裡的財務開支,也是為了讓小兩口的生活能夠更好,並無不妥。

可就在前段時間,由於小蘇孃家的一個“投資”要求,她平靜的婚姻生活就這樣被徹底打亂了。“我弟弟在外邊做生意,經營了一家美髮店,前期的資金不夠,很多都是借的。就開始找我們這些家人朋友幫忙,我們每人按月支援他一點錢,用來支付員工前期的工資之類的,等年底的時候他加上利息再返還給我們。”

“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沒多少,就2000,咋了?”

在與丈夫商量後,小蘇決定每月拿出2000元工資,用作支援弟弟,從那時候開始婆婆對她的態度就變了。

“最早的時候,她說的還比較委婉,只是提醒我美髮店的生意不好做,讓我考慮考慮再拿錢。可在知會公公婆婆之前,我和丈夫已經答應了弟弟,會幫他這個忙,所以在婆婆勸我的時候,我也只是禮貌拒絕了,然後,她就開始生氣。”

從那以後,婆婆見到小蘇後,最常有的一句話就是:“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啊?”

“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沒多少,就2000,咋了?”

“她就是這樣,喜歡明知故問,明明知道那錢不是白給,是借,到了她嘴裡,就非要說是我給孃家人拿錢,給外人一種我在吃裡爬外的感覺。到了後期,我也懶得一次又一次回答她同樣的問題,變得不客氣起來。”

“沒多少,就兩千,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蘇的回應也變得越來越簡短和犀利,到了現在臨近年末之時,她與婆婆的關係已經惡化到人盡皆知的地步了。

“我丈夫私下和我說過,婆婆覺得我弟弟壓根不會還錢,所以才這樣針對我,我現在也不想理她,等到了過年的時候,我拿著錢和利息回來,看她還有什麼話說!”

“兒媳,你每個月給孃家拿多少錢?”“沒多少,就2000,咋了?”

在聯繫情感化蝶時,小蘇也說起過她弟弟的美髮店,前期的房租、裝修、設備都是弟弟自己籌錢搞起來的。只是在招聘員工和發工資方面,有些週轉不開,所以才想著找親戚朋友幫忙,隨著開店時間越來越長,客源也在不斷積累,年前做頭髮的人多,又可以漲價,到時候解決還錢的問題,並不是太難。

生活中,類似這般由於親戚借錢,導致家庭矛盾、婆媳不和的例子不在少數,究其原因,無非是住在同一棟房子內的“兩家人”,各有各的打算罷了。婆婆不喜歡兒媳婦向著孃家,兒媳也不願放著老家不顧,一心向著新家。真要分個誰對誰錯,卻也分不出來,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真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除了當事人主動的相互體諒和理解外,似乎也沒別的辦法了,不是麼?

(在今日頭條搜索“情感化蝶”,發現更多身邊美文,期待您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