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馬克.塞爾比,當大家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他的“磨工”,沒錯,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跟大家一樣。但我們有沒有看到塞爾比骨子裡的那股韌勁以及他對斯諾克的理解呢?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我們心目中的“魔王”馬克.塞爾比。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馬克塞爾比出生英國的萊斯特,從小家境貧窮,很小的時候母親便離家出走,拋棄了父子倆,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便因病去世,對於塞爾比來說,他童年很悽慘,遭遇了很多的不幸,但塞爾比打球的信念也沒有被磨滅掉,1999年年僅16歲的塞爾比正式進入職業圈,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經過幾年時間的磨練和技術上的提升。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在2008年斯諾克溫布利大師賽上,塞爾比一路殺進決賽,最終10-3戰勝已經被禁賽的斯蒂芬.李,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首冠,當時BBC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聲稱他將成為斯諾克的一代球王,緊接著在2008年斯諾克威爾士公開賽決賽中9-8超級逆轉羅尼.奧沙利文,奪得生涯第一大型個排名賽冠軍,此時也可以看出塞爾比的抗壓能力和絕地反擊能力有多強。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馬克.塞爾比在職業道路上,他付出了很多,在一期節目採訪中說到,他每天練球都在6-8個小時,從不間斷(比賽除外),逢比賽便報名參賽,那時候都把塞爾比稱之為斯諾克中的勞模,他只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比賽,獲取更多的獎金,至今還沒有人有他那麼敬業,所以塞爾比的成功是必然的,當然,更多的人覺得塞爾比贏球是以磨取勝,這個觀點我不認可,只能說他有時候因為一顆球考慮的方方面面多一點,才會導致耗時太久,可能最經典的案列就是那顆長達6分13秒的考慮時長吧,那顆球對於其他選手而言,可能用不了那麼長時間的考慮,後來更有人把他考慮的時間和奧沙利文的那杆5分08秒147拿出來作比較,可能這就是另類的表演,也因為這個事件,一向低調的塞爾比也發文抵制。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的確塞爾比打球沒什麼觀賞性,他打球基本上看不到所謂的低杆弧線炫酷、大力多庫走位等,他要的是比賽的勝利,他不像奧沙利文、特魯姆普一樣的球員,他就是那種善於控制母球走位從中取得勝利的選手,丁俊暉、奧沙利文等球員也曾評價塞爾比,說他為了取勝不擇手段,可能這話說的有些偏激,在球場上的每一位球員都渴望取得勝利,只是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再說塞爾比17個大型排名賽冠軍也不是磨出來的。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在這個群雄逐鹿的斯諾克時代,競爭能力相比戴維斯、亨得利年代有著天壤之別,世界排名前32的球員基本上沒多大的差距,塞爾比能夠連續6年賽季排名第一,這可不是磨出來的,現役球員裡面還沒有人做到,四個賽季拿到三個世錦賽冠軍同樣也不是靠磨取勝的,為什麼“檯球皇帝”亨得利選擇43歲就宣佈退役,說什麼精力跟不上,那只是片面之詞罷了,他深知在這個年代他已經不可能在拿到比賽冠軍,他已無法與如今的球員與之抗衡。

馬克.塞爾比,很多球員的噩夢

塞爾比打法全面,攻防兼備,身上基本上找不到什麼短板,他還是出了名的“逆轉王”,多次在大賽中超級逆轉對手取勝,同時也是一位喜歡取悅觀眾的球員,願這位“萊斯特小丑”以後能給我們帶來更加精彩的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