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马克.塞尔比,当大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对他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他的“磨工”,没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跟大家一样。但我们有没有看到塞尔比骨子里的那股韧劲以及他对斯诺克的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我们心目中的“魔王”马克.塞尔比。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马克塞尔比出生英国的莱斯特,从小家境贫穷,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家出走,抛弃了父子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对于塞尔比来说,他童年很凄惨,遭遇了很多的不幸,但塞尔比打球的信念也没有被磨灭掉,1999年年仅16岁的塞尔比正式进入职业圈,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和技术上的提升。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在2008年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上,塞尔比一路杀进决赛,最终10-3战胜已经被禁赛的斯蒂芬.李,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首冠,当时BBC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声称他将成为斯诺克的一代球王,紧接着在2008年斯诺克威尔士公开赛决赛中9-8超级逆转罗尼.奥沙利文,夺得生涯第一大型个排名赛冠军,此时也可以看出塞尔比的抗压能力和绝地反击能力有多强。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马克.塞尔比在职业道路上,他付出了很多,在一期节目采访中说到,他每天练球都在6-8个小时,从不间断(比赛除外),逢比赛便报名参赛,那时候都把塞尔比称之为斯诺克中的劳模,他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比赛,获取更多的奖金,至今还没有人有他那么敬业,所以塞尔比的成功是必然的,当然,更多的人觉得塞尔比赢球是以磨取胜,这个观点我不认可,只能说他有时候因为一颗球考虑的方方面面多一点,才会导致耗时太久,可能最经典的案列就是那颗长达6分13秒的考虑时长吧,那颗球对于其他选手而言,可能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考虑,后来更有人把他考虑的时间和奥沙利文的那杆5分08秒147拿出来作比较,可能这就是另类的表演,也因为这个事件,一向低调的塞尔比也发文抵制。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的确塞尔比打球没什么观赏性,他打球基本上看不到所谓的低杆弧线炫酷、大力多库走位等,他要的是比赛的胜利,他不像奥沙利文、特鲁姆普一样的球员,他就是那种善于控制母球走位从中取得胜利的选手,丁俊晖、奥沙利文等球员也曾评价塞尔比,说他为了取胜不择手段,可能这话说的有些偏激,在球场上的每一位球员都渴望取得胜利,只是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再说塞尔比17个大型排名赛冠军也不是磨出来的。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斯诺克时代,竞争能力相比戴维斯、亨得利年代有着天壤之别,世界排名前32的球员基本上没多大的差距,塞尔比能够连续6年赛季排名第一,这可不是磨出来的,现役球员里面还没有人做到,四个赛季拿到三个世锦赛冠军同样也不是靠磨取胜的,为什么“台球皇帝”亨得利选择43岁就宣布退役,说什么精力跟不上,那只是片面之词罢了,他深知在这个年代他已经不可能在拿到比赛冠军,他已无法与如今的球员与之抗衡。

马克.塞尔比,很多球员的噩梦

塞尔比打法全面,攻防兼备,身上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短板,他还是出了名的“逆转王”,多次在大赛中超级逆转对手取胜,同时也是一位喜欢取悦观众的球员,愿这位“莱斯特小丑”以后能给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