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距離《甄嬛傳》播出已經近十年了,我看了不止一次,而隨著自己的成長,面對劇中的人物的看法也漸漸有所改變。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一開始我喜甄嬛所喜,惡甄嬛所惡,到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一眾妃嬪的可悲之處,便將一切怪罪在皇帝身上。

這些美麗又悲傷的女人,都因皇帝而存在,也因皇帝而憂傷。

但直到今天,我才發現皇帝擁有天下臣民,坐擁三宮六院,但他卻一直是那個愛而不得的孩子。

離開人世前,他盼望嬛嬛的一聲“四郎”,就像太后崩逝前,盼望兒時的歌謠一樣,他一直在渴求愛,卻也無法真心去愛。

但在這渴求愛的一生中,他卻深沉地愛過這三個女人。

純元

純元是宜修的姐姐,本是來王府探望妹妹,不想卻走進了胤禛的心。

作為胤禛第一位福晉,純元在他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在看《如懿傳》時,人人都說,若是純元活著,結局也極可能與如懿相同。

正如張愛玲所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所以當純元在胤禛愛意正濃時的突然離去,將她所有的美好都深深地刻在了胤禛心中。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在劇中,我們可以通過細節看到純元對皇帝產生的深遠影響。

宜修一次次利用皇帝對純元皇后的愛,扳倒自己的敵人;

即使是一段舞蹈、一枝梅花,都會讓皇上睹物思人。

皇帝永遠自稱為朕,即使面對太后,也只有在她將要崩逝時,才說了一句:您能不能為我唱一首兒歌?

只有在面對純元時,他才會自稱為“我”,“菀菀你怎麼不喚我四郎了?”

像極了一個等待愛人已久的溫柔情郎。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從皇帝的口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純元的美好,她單純善良、多才多藝、溫柔可人……

皇帝所有關於愛情的美好設想,都留給了純元,也留給了那個年少的自己。

“朕這一生中,也曾徹夜點過一次龍鳳花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絕妙好詞,字字錐心啊。”

初戀難忘,其實不僅僅是初戀本身的美好,更是難忘那個時候美好的自己。

而純元也完美詮釋瞭如何讓一個男人永遠愛你,且難以忘懷的方法。

一你的美好少有人能及;

二在他最愛你的時候永遠消失。

甄嬛

皇帝和甄嬛的故事,始於那年杏花微雨,他說他是果郡王。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清純明麗的甄嬛就這樣走進了皇帝的心中,他對她萬般寵愛,椒房之禮,願相伴一生,親手畫姣梨妝,生辰時漫天風箏和那一池的荷花,都在訴說他們愛情的美妙。

可是身為皇帝的他,不得不平衡後宮和前朝,在這無邊的猜疑和算計中,他迷失了。

他一直以為自己喜歡的不過是純元的替身,所以即使菀嬪再傷心,他也只是淡淡地吩咐:別告訴她朕來過。

他也曾在甄嬛生下朧月後遞上臺階,希望回到從前。

奈何甄嬛太驕傲,皇帝更是如此,自此甄嬛離宮,皇上大病一場。

夢裡唸叨著的,竟是“嬛嬛”,不是“菀菀”,也許,只有內心深處才知道,他愛的是甄嬛,而不是純元的替身。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甄嬛離宮後,皇帝來到碎玉軒,看著彼此曾經的美好記憶,那雙蜀錦鞋子,那支她最愛的髮簪,什麼都沒帶走,卻偏偏帶走了他的心。

當甄嬛再次回宮,皇帝有著失而復得的歡喜,於是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送到她的面前。

看到甄嬛戴著珊瑚手釧,便以為她喜愛珊瑚,於是將瓊州進貢的大珊瑚送到她眼前。

可是他不知,她愛那珊瑚手釧,是因為送禮的人是允禮罷了。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當他得知允禮與甄嬛有私情,他也不忍處置她,這時的他,才知自己愛上了嬛嬛。

可此時的甄嬛對他卻沒有了愛,只是利用和算計。

只能道一句,“世間的陰差陽錯,都是尋常。”

華妃

華妃潑辣跋扈,在這宮牆中,也只屬她能過得自在些。

但偏偏她對皇上一往情深,驕傲如她,最怕的事就是皇上不高興。

每每自己犯了錯,她總是憂心忡忡,“皇上是不是生氣了,他一定是怪我。”

“頌芝,你說皇上還會來看我嗎?”

許多人說華妃紙醉金迷,喜愛驕奢的生活,可於她而言,沒有皇上的愛,再華貴豔麗又如何呢?

記得劇中有一幕,是她為皇上佈置早膳。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這包子皇上昨天就吃了兩口,想必是吃膩了,放遠點吧。脆醃黃瓜皇上喜歡吃,放他跟前吧。”

因為愛著皇上,所以他的一舉一動她都記在心中。

她喜歡貴妃的名號,但她更愛的,是皇上對她的寵愛。

在宮中,能盛寵不衰且無子嗣的,也只有華妃一人了。

“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總有恩情在,許多事也是兒子對不住她,畢竟她侍奉兒子多年,對待兒子是真心的。”

皇帝懂得華妃的愛,而皇帝對世蘭到底也是有幾分真心的。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 “朕記得明日是你當年入王府的日子,記得你剛入王府的時候,朕也總是陪著你。”
  • “朕記得你剛入雍親王府的時候,也是十七。”
  • “朕記得華妃最愛吃珍珠海米煨鵪鶉。”
  • “華妃最愛長眉入鬢,便給她吧。”
  •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太后曾說:“世蘭那孩子,是不錯,相貌又好,不過就是脾氣驕縱了些,可是皇帝喜歡她。”

    華妃對於皇上來說,是寵妾,雖然不及心中摯愛,卻也總是讓他憐惜,得到了皇帝心中為數不多的幾分真情。

    與其說甄嬛扳倒了華妃,不如說華妃敗給了自己的將門身份。

    華妃,成也將門,敗也將門。

    年世蘭,雖驕縱跋扈,但骨子裡卻是十分高傲,活在幻象中對她來說太苦了。

    皇上愛華妃,不是因為她像誰。

    而皇上愛寧貴人,卻是因為她有幾分華妃的影子。

    寫在最後

    《甄嬛傳》可以說是清宮劇中不可撼動的一座大山,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

    最溫婉的沈眉莊對情之一字要求甚高,最膽小的安陵容卻能夠欣然赴死,最狗腿的曹貴人也只是個舐犢情深的母親……

    皇宮裡的人都有所求,就連皇帝一生都在渴求認同,只不過他們所求始終都在變化,得到了不一定是贏了,得不到也不一定是輸了。

    “朕所求的也許曾經得到,可正如流沙逝於掌心,最終也沒有了。”

    人生在世,沒有十全十美的活法,也無須問輸贏,無悔就好。

    重溫《甄嬛傳》,皇帝一生只愛過這三個女人,除了純元甄嬛就是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