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寶青父子倆一起對收藏的書籍進行初步整理

“我們這還有很多紅色書刊,希望有專業人士可以一起來研究。”金秋時節,在潮州市的府城民俗館,1993年出生的許澤宇館長站在一堆舊書前很認真地說。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寶青收藏的《共產黨》月刊


許澤宇說,父親許寶青在幾十年間收藏了許多老物件,其中最特別的是收集了約2萬冊古書,其中有4000餘冊系紅色書刊,包括中國無產階級的第一個黨刊——《共產黨》月刊全6期。此外,還收藏了約16萬張報紙,其中1949年國慶至1994年的報紙,幾乎每天都有。

熱衷收藏:老物件裡藏著勞動和智慧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府城民俗館位於湘橋區意溪鎮北橋路石牌路段,可謂是一座“百科全書”式的潮州民俗文化館。該館根據“農耕器具”“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古書報刊”“聲影留芳”“牌匾楹聯”“紅色教育”等主題,分類展示實物約萬件,反映潮州的特色文化和生產、生活習俗。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寶青收藏的內容比較雜。20多年前,曾有人向他介紹一批潮州抽紗,其中有一件集合了諸多抽紗工藝於一體。當看到這些精品時,他毫不猶豫地買了回來。此後,他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地收藏各種老物件,包括陶瓷、麥稈畫、鐵枝木偶、嵌瓷、泥塑等潮州各種非遺項目的實物,以及木床、木櫃、門窗等傢俱裝飾,還有收音機、奇石等等。他說,這些老物件裡藏著那麼多人的勞動和智慧,肯定有價值。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府城民俗文化館展示的水車

漸漸地,他的藏品堆滿了好幾個倉庫。他覺得潮州保留著這麼多民俗,但民俗文化館是個空白。去年初,他們決定將這些物品從倉庫裡搬出來,展示給世人。“90後”的許澤宇從此一頭扎進民俗館的建設,請教專家、考據民俗。經過一年籌備,今年2月,佔地面積約4.5畝、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府城民俗文化館正式對外開放。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寶青父子收藏了大量的民俗物品

在農耕器具區,每個展示牌後都帶有潮汕俗語或歇後語。許澤宇說,這些具有潮州特色的諺語、歇後語是眾人智慧的結晶。許澤宇為此請教了曾楚楠、李英群、鄭雪儂、鄭振緒、盧錦標等一批七八十歲的潮文化專家。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寶青覺得,民俗事實上包含著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以及樸素的環保理念。他希望能找到一個古村落,用這些老物件植入,打造一個原汁原味的民俗村,讓遊客可以體驗出花園、婚嫁、營老爺等潮州民俗文化。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府城民俗文化館展示“抽紗工藝集錦”

在年輕的許澤宇看來,民俗也可以很好玩。他在展覽館中增加了互動項目,包括手拉壺陶藝、潮繡、麥稈畫、紅桃粿等製作體驗,還能聽潮劇、品工夫茶。此處還辦過文化講座、猜燈謎謎活動、旗袍秀、幼兒講民俗故事等。

紅色情結:分類整理期待專家研究

在許家父子的收藏裡,有一個板塊非常特別,即紅色系列書刊、報紙和相關藏品。他們在館內開闢了一個專門的“紅色”展廳。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1945年《大眾日報》關於第七次黨代會的報道

許澤宇介紹說,收藏的報紙中意義非常特殊的是1945年的兩張《大眾日報》。這兩張分別於5月5日和6月19日發行的報紙,刊登了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和閉幕消息。前者套紅並摘要刊登了毛主席政治報告,後者全版紅色印刷。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澤宇將收藏的《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進行分類展

在報刊走廊裡,許澤宇將蒐集的《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部分報紙,分為“國慶日”“黨代會”“人大立法”“政治協商”四類進行展示,展現了歷年國慶、歷次黨代會等內容。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許澤宇對收藏的報紙進行分類歸檔,並篩選了大標題進行展示

此外,他們還展示了從1949年下半年到1994年這45年間幾乎每一天的報紙。許澤宇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對每一張報紙拍照、編號、存檔,並在閱讀後篩選大標題。在展櫃裡,每一年的報紙被分為上下半年兩部分,各有六本合刊。在展櫃外,則在年份的下方,羅列了該半年發生的重要大事的標題,一目瞭然。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展示的部分報紙

為何熱衷於收藏報紙?許寶青說,報紙是記錄歷史最真實的存在,不會失真。許澤宇說,讀這一張張報紙,彷彿看到歷史就在眼前,以前在課堂上學的歷史知識就這麼鮮活地“站”起來了。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新中國的合作社》

除了報紙,父子倆還收藏了約4000本紅色書刊,包括第一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婚姻法等,《新中國的合作社》《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選集》等等。


潮州父子收藏4000冊紅色書刊16萬張報紙,辦紅色展,期待專業研究

藏書中,要數一整套共6本的《共產黨》月刊最為珍貴。據人民網、《光明日報》等消息: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發起組創辦了最早的黨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樹起“共產黨”的大旗,闡明瞭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政治主張。《共產黨》月刊所登載的文章和資料為正在籌建中國共產黨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該刊物為16開本,秘密發行全國,最高發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必讀材料之一。由於經費困難以及當時的形勢所迫,1921年7月停刊,共出6期。

許澤宇最近正在翻閱這些重要的紅色書刊,並摘要之。他希望在建黨100週年時,可以在更大的空間開設專題展館。看到近期香港青年的表現,他們父子倆希望年輕人通過這些實物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瞭解國家,獲得更多的紅色教育。

80多歲的老人鄭振強得知許澤宇在收藏這些書籍,特意將一本由英國記者田伯烈編著的,於1938年7月出版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贈送給他,老人說:“放在你們這裡更有價值。”

目前,來自韓山師範學院的50多名志願者在館內幫忙整理這些書刊,他們在許澤宇的指導下,按照黨、國、立法、政治協商幾方面進行分類,編號,羅列了書名、出版日期、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然而,畢竟非專業出身,許澤宇深知目前展覽和研究都不專業,他希望今後有專業單位或人士可以一起對這些書刊進行學術研究,將這些沉睡的資源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