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家公司的經歷,有必要說給那些不聽勸的創業者聽

我是2016年來上海工作的,那時候已經到了互聯網金融的中晚期,但也正是這個時候,監管開始介入了,按道理監管介入應該是一個行業快速發展時期的到來,可問題是這個行業是否之前正規,沒有半點貓膩。


面試我的老大是個江蘇人,為人坦率耿直和我脾氣基本吻合,我們大概聊了有一個小時,他把我推薦給公司的一個董事,負責業務方面的,他講了大概的業務思路,我能聽明白,我也說了自己的的想法,他們感覺還基本可以,也就把我留下了,就這樣順利的開始了。


上家公司的經歷,有必要說給那些不聽勸的創業者聽


進入公司後,我先對公司現有的業務做了全面的梳理,並自己研究了當前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並把它寫成了5頁紙,其中說明了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機遇,建議公司即刻著手退出線下理財業務,全面轉線上,將線下員工改為合夥人模式,至於拆掉這個資金池,大概估算了下大概需要人民幣8億左右,很多朋友一定會說你瘋了,還是傻了,剛到一個地方就給人家公司開這麼猛的藥方,真是沒事找抽型的。因為我發現公司底層資產是優質的,而且只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會很快盈利,而且這個機會很難得,能把一個機會給一個新人去做,不論結果怎樣,我都要去搏一把,我就把這份報告給了面試我的老大,他看了之後,覺得很不錯,說沒想到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人能寫出這麼縝密的東西,不簡單,他說他要和大老闆討論這事,說讓我先幹著。


接下來,我就按照我的思路開始整理業務方向,把不合規的地方逐漸變合規,從銀行存管到單個借款限額,再到風控數據,最後是電子合同,以前沒接觸過的東西,我都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了,並且在項目中運用的比較熟練,很多老司機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新手底下帶三個打雜的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幹了他們兩年都沒幹成的事情,其實這就是人放對地方後的結果,加上面的鼎力支持,想不成事都很難。


在開展業務的時候,也遇到不少的阻力,其中資產端有一個負責人,60多歲是當地農行的內退人員,有35年的從業經歷,是大多數人眼裡的老前輩,我這個半路搞金融的在人家眼裡連個渣渣都不算。當時就圍繞借款人是否可以提前還款產生爭執,他堅持否定我提前還款的建議,說這樣做很麻煩,會降低公司的利潤。當時沒有辦法,我就找了篇中國政法大學楊東教授的一篇文章,裡面關於網貸有這樣一個區分:網貸如果是信息中介,那麼借貸雙方一定是相互獨立相對自由的,有錢按時還款是其中一個主要的特徵,反之就是具備銀行特徵,那麼沒有銀行牌照,具備銀行特徵那就是違法的,最後的結論,提前還款是可以的,而且必須無門檻。


就這樣擺平了內外的問題,平臺開始正式運營 ,第一批交易順利進行,第一批提前還款順利進行,慢慢大家對這種模式就認可了,就在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壞的消息卻接二連三出現。


先是善林出現兌付問題,被經偵立案,整個線下財富市場就變得很躁動,投資人一時間變得很緊張,大家都捂住錢袋子,不願意下場去交易了,那麼這個問題就來了,一旦流入資金池的資金減少,那麼兌付壓力就會增大,達到一定的數量級,那麼就會崩盤,接著就接二連三的平臺出事了,我突然想起自己之前提的那個建議報告,都交上去這麼久了,可一直沒有反應。如果當時立即拆掉資金池,哪怕借點錢來把資金補上,也是可以行得通,可是沒人這麼想,也沒人這麼做,大老闆更是稀裡糊塗的維持現狀。


當集體的聲音達到高度一致的時候,那麼共振效果就出現了,這種效果就讓所有人毫無停下來思考,直到最後出現失敗。


就這樣沒過多久,線下資金池出了問題,經偵立案了,他和大老闆也被抓了,由於線上部分資金絕大多數都已經還款,而且債權100%真實,未到期未還部分,後面經偵都是可以追回來的,我也就沒什麼事了。我的老大,他也因為向合法方面做了努力,當然這些努力是指他支持我的工作,最終也取得了法庭的諒解,給予減輕處罰。他是個好人,只是那種環境他半中間進入的,已經無力扭轉了,希望他在裡面能夠一切順利。


事情說完了,我們看期間,其實任何業務都具有一定的風險因子,這個很多人在一開始都知道的,而在進行過程中,別人或多或少也指出其中的問題,可是當事人很少能聽進去的,這就造成後面的悲劇,如何聽得進別人反對的聲音,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