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图/文 陈瑜

很少有人还记起这条老街,除了还住在老街的住户。

我走进花桥老街,不知道是干什么而来,是寻觅旧时繁华热闹的印迹?还是漫无目的走过这几乎空巷的老街?

花桥的老街,南北走向,踏着依稀旧存的青石板,环顾着两旁破损、倒塌的店铺,恍惚听见了久远的吆喝,看见了那肩挑手提、汗流浃背的身影,以及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山货光鲜整齐摆放着……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似乎这些,并不久远,依稀在人们的记忆中,自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设永州府以来,因为与宝庆府相接,花桥就是两府间的中点站,官府在这里设为驿站,永州府、宝庆府的往来就格外密切。

破旧店铺的点点印迹,都是热闹繁华的见证,青石板上的道道脚印说不定还留着些许余温,但依然弥漫着悲凉与落寞。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街面上的石拱桥,有些年代,它已经似乎失忆,记不清有多少人踩踏过,被磨光滑的桥护栏,千疮百孔,爬在上的青苔都似乎垂暮,凸出的青筋能见证顽强的生命力,可感受不出丝丝朝气。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穿过石桥,依旧是两旁的店铺,据说,花桥的老街道有上五十街、下五十街、牛肉街、中集街、双码头、转龙街、老屋雷家、清家园、仁义街、盐行街、横街等。南端开始叫老街口,北端发展叫延街口。老商铺和老号子不少,柴、米、油、盐、酱、醋、茶、食品、药材、酿造等皆具,也有铜匠铺、铁匠铺、木竹制品铺、织布印染、制伞斗笠、纸书和毛笔制作等,金银首饰、胭脂水粉、票行典当,等等,周围许多村镇村民每逢三、六、九赶圩,在此进行农贸物资交易。旧时还有“九井十八巷”之说。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街面有一片很博大、很规范、也很厚重的古建筑群,向老百姓打听,说是大地主莫家的房屋,高大、厚实的石门框,装饰铁皮的木门,中间是主楼,旁边是莫氏兄弟的住房,呈阶梯式依山而建,雕梁画栋,堂屋、偏房、绣楼、天井一应俱全,显示家族的繁华。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据莫氏家谱记载,始迁祖定国公,号时瑞,原籍江西龙泉县谟恒乡圳上,元都指挥使,诰授定国将军,元成宗时奉命戡乱入湘,开基于邵阳县南路上贤都留旗坪。五传至义桂丶义明丶义才。桂公至七世分海丶深丶沿丶渭丶清丶斌丶亮丶兆八房,合明丶才二房共十房。十四传至沿公裔兴公于明万历间迁居零陵东安交界的东安花桥。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据有关资料记载,雷氏家族最早迁居花桥,当时此地一片荒野,其间一条自北至南的溪水,水质清辙。雷氏祖先在溪水两岸开辟家园,经过上百年的繁衍生息,后其它姓氏也迁此安居,人口渐渐多了起来。

花桥,其实有两座老桥,可我并没有找到与“花”有关的印记,桥名又是地名,一街两镇,又隶属不同两个县区,又均称“花桥”: 即冷水滩区花桥和东安县花桥。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有关花桥的来历,当地流传两个主要版本。一是“天生石桥说”,相传明初境内有一块天然成形的巨型条石,似拱桥状横跨在涧水上,供行人行走,条石上的龙凤花草图案,花纹奇特,故名“花桥”。一是“神仙散花说”,说境内的一条小溪,水流急湍,行人不便,官府以修桥为由,向百姓摊派银两,但造桥的衙门以权谋私,将银两大部分入了腰包,以致偷工减料修成的桥,年年垮,又年年摊银两,百姓苦不堪言。一名过路神仙得道后,在小溪上洒了一捧花瓣,花瓣飘到水面上变成了石墩、桥栏和桥面,飘到溪边岸上落地生根,开出五彩宾纷的鲜花,一夜之间,一座花香四溢的石桥遂落成。为感恩神仙,百姓取桥名“花桥”,地名因此而得。

「永州古迹」花桥老街:淡出了繁华后的冷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