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秸稈利用獲政策支持 生物質供熱亟待加速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农村秸秆利用获政策支持 生物质供热亟待加速发展

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在這份被稱為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中,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秸稈利用作為重點任務被提及。

早在2008年,國家就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在政策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我國秸稈利用初見成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80%。

但儘管如此,我國仍然每年有近2億噸的農作物秸稈被就地焚燒,此外,囿於資金、技術等因素,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單一,尚未形成成熟的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利益鏈接機制,一個佈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格局亟待加速發展。

農村秸稈綜合利用將加速

2020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決戰之年,補齊農村短板將是重中之重,而將農村秸稈資源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失為一項切實可行的舉措,可以預見,農村地區秸稈利用將開啟加速模式。

進入2020年,各地引導農村脫貧攻堅,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其中農村秸稈綜合利用亦是重點之一。

今年2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要求農村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積極發展生物質能、地熱、太陽能等清潔供暖方式。

國家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於日前發佈關於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因地制宜推廣秸稈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供氣供熱和太陽能利用等技術模式,打造一批農村能源多能互補、清潔供暖示範點。

山西的秸稈利用市場也將加速,日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發佈《關於印發山西省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遴選絳縣、襄汾縣、鄉寧縣、和順縣、陽高縣、壺關縣、神池縣、代縣、孝義市等9個縣(市、區)作為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推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秸稈綜合利用典型模式。

按照通知要求,9個重點縣應推進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或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契機,圍繞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模式,引導農村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及洗浴、糧食烘乾等經營場所燃煤鍋爐改造,打造一批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試點。積極扶持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秸稈天然氣、沼氣工程、生物質發電和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加工,推廣秸稈生物質能清潔取暖爐具。

企業新技術發展支持生物質燃料供熱

當前,我國秸稈利用基本形成了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穩步推進,基料化、原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近年來,作為燃料利用的生物質發電和供熱產業已經獲得了一定發展。

而據中國清潔供熱平臺記者瞭解,國家層面有意將“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重心轉向清潔供熱,2019年12月,國家能源局摸底生物質供熱項目,下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請報送生物質鍋爐清潔供熱有關情況的通知》,可能是為此變化所作的進一步準備工作。

當下,利用秸稈生物質新型燃料建設的大型採暖供熱項目已有眾多典型案例,不少企業正致力於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積極開拓秸稈生物質供熱的廣闊市場。

河南信陽縣是利用生物質實現清潔供暖的模範縣,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的“主戰場”位於信陽溫店鎮。

據溫店鎮黨委書記劉海青介紹,溫店鎮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主要依託陽信縣金緣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熱電聯產清潔供熱項目,該項目以玉米芯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提取農作物秸稈中的半纖維素生產糠醛、木糖,把生產廢渣作為鍋爐燃料生產高壓蒸汽,然後利用高壓蒸汽發電,最後利用餘熱進行冬季供暖,實現生物質熱電聯產,擁有生物質熱電聯產專利技術。

日前,興安農墾集團與內蒙古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簽訂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框架協議,開啟秸稈利用新模式。據瞭解,內蒙古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已將西門子獨有的低熱值生物質氣化發電機引入國內,可以完全滿足興安盟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熱電炭聯產的要求。

此外,在糧食烘乾領域,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耗時兩年研發成功的生物質燃料糧食烘乾系統也於近日在吉林投入使用。

該項目就地取材,使用玉米秸稈作為原料,據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浩介紹,該項目採用生物質熱源使得成本大幅降低,經過測算,與去年同期相比,燃煤方式烘乾每噸糧食的成本為28元,現在僅需21元至24元,烘乾能力也從每日800噸提高到了960噸,總量提升了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