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柳永《临江仙引·上国》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宋代柳永《临江仙引·上国》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创作背景:

词中言“上国。去客”,联系到柳永生平,该词创作年份应为庆历七年,当时柳永离开陕西华州,去往苏州为官。“停飞盖、促离筵”,联系到柳永当时的行程来看,此次筵席应该是在陕州举行的,是陕州知州送别柳永之宴。柳永经历离别,有感于世事无常,作下此词。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临江仙引·上国注释: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yán)。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dī)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促离筵:匆促的离别筵席。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烟:薄薄的雾气。触目:目光所及。

醉拥征骖(cān)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wéi)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征骖:驾车远行的马。绣帏:指闺阁。山馆:山野驿馆。怎:怎奈。向:语助词。漏永:指夜长。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柳永的主要作品有:

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戚氏·晚秋天、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鹤冲天·黄金榜上、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定风波·自春来、采莲令·月华收、定风波·伫立长堤、倾杯·冻水消痕、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征部乐·雅欢幽会、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望远行·绣帏睡起、临江仙引·上国、临江仙引·渡口、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早梅芳·海霞红、长寿乐·繁红嫩翠、倾杯·鹜落霜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