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的尷尬

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立陶宛西方的“小立陶宛”,它雖然是俄羅斯最西部的一個行政區,面積15,100平方公里,但實際上與俄羅斯本土完全不相連。

這個地方原為立陶宛的一部分,後來被德國瓜分,成為了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後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後,原本屬蘇聯一部分的立陶宛和白俄羅斯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從而成為該國的飛地。

這個州居民1991年以後如果要前往俄羅斯,通常都要利用海空交通工具。但如果居民走陸路進出俄羅斯,就必須經過立陶宛和白俄羅斯。俄羅斯公民以前來往加里寧格勒享有的便利條件一去不返。特別是加里寧格勒州的居民,要想前往俄羅斯的話必須經過立陶宛的邊防警兩次檢查。俄羅斯的貨物如果要過立陶宛,必須接受立陶宛海關的監管。歐盟認為,2004年立陶宛加入歐盟後,俄羅斯人必須取得歐盟的簽證才能進出加里寧格勒。

最尷尬的是,它被俄羅斯的兩個死敵立陶宛和波蘭夾在了中間。尤其是波蘭,乾脆直接裝上導彈,調整炮口對準了加里寧格勒。正是因為這些複雜原因,導致加里寧格勒的發展異常緩慢,儘管地理位置優越,還是海港城市,可是在前蘇聯解體後,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反而成了其最為糟糕的缺點。

就這樣,在種種無奈之下,貧窮混亂儼然成了加里寧格勒的代名詞,俄羅斯的無能為力、鄰國的虎視眈眈,導致加里寧格勒人的生活寫滿了“不幸”二字。

加里寧格勒的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