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有些涉及人性真相的話,正史是不會記載的,道德家的文章也不會寫,詩詞歌賦裡更沒有,它們只會出現在民間俗語裡,由老百姓口耳相傳。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一句:“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一人不進廟

我們在電視裡經常看到,小姐上香,一定要丫鬟陪著,沒丫鬟也得找個別的伴兒,為什麼不能一個人去?這裡邊有兩種說法。

一是與人身安全有關。因為越是古老的廟宇離城市就越遠,有些甚至在深山老林,如果你有林教頭的身手,“風雪山神廟”也都由得你了,但對一般人來說,孤身前往是不安全的。

更重要的是,一人進廟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我們在廟裡看到的,不管是法相莊嚴的佛、菩薩,還是相貌清奇的羅漢,或者面目猙獰的四大天王,這些巨型塑像往往給人形成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嚴重的,用土話講就叫“魔怔”了,這有心理學上的解釋,倒不必故弄玄虛。

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而且,這跟做沒做虧心事也沒關係,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敬畏心理。

如果身邊有個人在,膽氣自然壯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二人不看井

現代社會逐漸城市化,家家都用自來水,井這種東西已經很少見了。從前,井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每個村莊都是圍繞著一口井而建的,所以離開故鄉也叫“背井離鄉”。

為什麼“二人不看井”呢?

因為只有你我兩個人,沒有第三方在場,一起去看井的話,萬一你起了歹心,把我推下去怎麼辦?

《西遊記》看過吧,裡面某國王是怎麼死的?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我二人在看井,你突然失足掉下去了怎麼辦?又沒旁人在,我恐怕跳到黃河也說不清了。

說白了,“二人不看井”的潛臺詞就是“避嫌”。

人跟人之間要有信任感不假,但儘量別在易引起誤解的環境中共處,這跟男女不同處一室是一個道理,都是避嫌!

三人不抱樹

這裡的“樹”,我理解的是古人蓋房子用的木料,這種木料很重,有時一道梁就是一棵樹,所以得靠人抱。

抱樹一個人行,兩個人也行,再多一個就多餘了。你能想象三個人抱一棵樹走路的畫面嗎?走路都沒法走了吧!

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就是這個意思。

有願意幫忙的心是好的 ,但是別讓自己成為多餘的那個人,否則你幫的就是倒忙。

以上就是我對“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理解。這話其實是以一種巧妙的方式,揭露了真實的人性。人在社會上生存,需要把握這些處世規則。這些話教科書是不會教你的,而民間的智慧你可以盡情汲取,讓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什麼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把人性說透了

對這句話您是怎麼理解的?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