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燎疳,別稱:燎百病,燎幹節,燎荒節等。民俗活動內容是從火上跳過,意義在於

驅趕病毒

清代光緒年間《甘肅新通志·平涼縣誌》記載:正月二十三夕,剪紙人刺孔遍身,當門焚草,子女皆繞人跳躍,已而焚紙人,曰“燎疳”。

燎疳是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深入民間,以至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的民諺。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燎疳節的火焰

燎疳習俗遍佈於寧夏的銀川、靈武、鹽池、中寧、中衛和固原,甘肅的平涼、慶陽、白銀和陝西的彬縣和陝北延安市宜川等市縣,還流傳於山西的蒲州、吉縣,山東曹州等地。

“燎疳”也叫煉疳(陝西部分地區)、散疳(甘肅慶陽)、燎臊疳(寧夏北部地區)、跳疳兒和跳火(甘肅白銀)、燎百病(陝北),正月二十三“燎疳”是西北春節的一個結尾,其間也是社火的閉幕時間。正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堆柴火,夜幕降臨,萬家篝火,照徹西北大地。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2019年的燎疳場面

“燎疳”的柴火多是蒿草等野生植被或者農作物的秸稈,人們除了割柴火、堆柴火之外,還要將除夕時貼上的對聯、門神扯下,並用黃紙剪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圖案的紙人懸掛於門楣之下,這種紙人叫做“燎疳娃娃”。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燎疳娃娃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燎疳娃娃

今天晚上夜幕降臨之時,家家門前都堆放了一堆柴火和今天院內清掃的雜物,然後插上“燎疳娃娃”,把扯下的對聯、門神也投入其中一併點燃,隨後再投入香表、鞭炮、鹽粒等,點燃柴火,用火來燒掉“燎疳娃娃”。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一堆堆的火把院落乃至村落照得紅彤彤的

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架起火堆,在火堆上跳來跳去“燎疳”,希望消災避禍,燎去以往的陳厄和晦氣

光緒《靈州志》載:二十三夕,家戶堆蒺藜於門外,以火焚之,撒以鹽,老幼越跳,名曰燎疳;既而揚其灰,名曰‘六穀花’,以佔豐年。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人們都在火堆上跳來跳去“燎疳”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去“燎疳”,對大家意義重大,希望通過去“燎疳”,大家驅瘟神,送百病,得健康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請大家一起去“燎疳”

昨夜,西北家家戶戶“燎疳”,美好祈願——驅瘟神,送百病

驅瘟神,送百病,得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